网络暴力、学校霸凌,这本书告诉你,自己也是一个“作恶者”


网络暴力、学校霸凌,这本书告诉你,自己也是一个“作恶者”


文章图片


网络暴力、学校霸凌,这本书告诉你,自己也是一个“作恶者”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尝试过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
我记得 , 曾经刚开始网上冲浪不久那会 , 和好友一起在网上搜索 , 发现全国有不少名人和自己同名同姓 。
还有一个是X病方面的专家 , 和朋友同名同姓 。
为此 , 这还成了当时取笑朋友的一个乐子 。
可是 , 如果自己和轰动全国的杀人犯——一个对年仅6岁的小女孩作恶的罪犯——同名同姓呢?
你能想象得到后果吗?
很难 ,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 。
最近出版的一本推理小说《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 完完整整地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10个与凶手同名同姓的普通人 , 11段被同名同姓扭曲的人生 。
在这本书里 , 你会看到二次元、宅男、性骚扰、未成年犯罪、女权主义、网暴、人肉搜索、加班文化、职场PUA、学校霸凌等诸多元素 , 甚至还有2020年以来一直侵扰整个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 。
本书的作者下村敦史是一个新锐推理鬼才 , 作品曾入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大薮春彦奖等诸多推理界重磅奖项 。
而这本《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直击舆论暴力、人肉搜索等网络社会困境 , 让本书一举夺下“本格推理BEST10”第2名和“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3名的耀眼成绩 。
接下来 , 我想和你分享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3个地方 。

01 贴标签 , 人类大脑的惰性人类的大脑为了尽量减少能量消耗 , 总是会习惯性地对某一个或某一类人进行贴标签的行为 。
比如 , 某些肤色的人种会被认为好吃懒做;某些行业的人群会被认为聪明能干 。 甚至是在性别方面 , 普遍也认为男人的数学比女人好 , 女人比男人更细心 。
其实 , 这不过是大脑懒得思考的一种惰性 。
在《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中 , 当大山正纪——这一杀人犯的姓名——被网络曝光后:
踢足球的大山正纪“意外”落选;
打工的大山正纪 , 突然就被之前有好感的女同事疏远;
做销售的大山正纪每次递名片时 , 都会看到对方惊奇的眼神;
读书的大山正纪 , 因为开个玩笑 , 就被别人认为指责没人品......

“你是外国人 。 你是男人 。 你是女人 。 你是残疾人 。 你是无业游民 。 你是流浪汉 。 你是宅 。 你是病人——这世上充斥着各种歧视 。 ”
一个人名 , 都会引起这么强烈的恶意 , 更何况每天在网络上、身边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呢?
【网络暴力、学校霸凌,这本书告诉你,自己也是一个“作恶者”】停止给别人 , 也停止给自己贴标签 , 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

02 网络暴力 , 每个人都曾是那一片雪花2022年有两个事件曾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 。
一个是刘学州自杀事件 , 一个是上海某女子给外卖小哥打赏200元 , 最后却选择了跳楼 。
两者的共同点都在于:网络暴力 。
在《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这本书中 , 网暴也被体现了淋漓尽致:
当杀人犯大山正纪的名字被曝光后 , 匿名论坛上一群人发言“大山正纪的家人和亲戚都得判死刑!”“养出这种畜生 , 父母也得连坐吧?”......
而当疑似杀人犯父亲的身份被人肉搜索后 , 又有一群网民发言“看着面相 , 是能养出个猎奇性犯罪者 。 这爹当得真垃圾 , 毫无伦理观、道德和常识 。 ”......
一旦 , 有零星反对的言论出现 , 也会立即被湮没在各种讨伐浪潮中 。
网络上的匿名 , 让我们能够躲在真实的背后来肆意言论 。
于是 , 一旦某个娱乐八卦新闻出现 , 立马会出现不同站队的发言 。
一旦某个负面新闻出现 , 立马会有无数的声讨者 , 却鲜有人去真正了解事件的真相 。
以正义的名义 , 却行着“作恶”的举动 。
罗翔老师曾说过 , 每个人内心都有幽暗的成分 。
在我看来 , 网络 , 特别是匿名的网络 , 则放大了这种幽暗的内心 。
有人说 , 雪崩的时候 ,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在网上发声无数次的我们 , 有没有想过 , 自己也可能是其中一个“作恶者”?

03 校园霸凌 , 孩子不该成为受害者 , 更不该成为施暴者2022年4月17日 , 在山西省侯马市发生了一起老师辱骂、殴打并指示多名同学对受害学生进行恐吓、殴打的校园暴力事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