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前,女知青为证明自己“不清高”嫁给了农民,谁承想结局这样


54年前,女知青为证明自己“不清高”嫁给了农民,谁承想结局这样


文章图片


54年前,女知青为证明自己“不清高”嫁给了农民,谁承想结局这样


文章图片


54年前,女知青为证明自己“不清高”嫁给了农民,谁承想结局这样


文章图片


人类的情绪是复杂起多样的 , 在情绪的引导下 , 我们有时会做出一些并不理智的决定 。 在河北的农村地区 , 就有一位意气用事的女知识分子 , 因为一句玩笑话嫁给了当地的农民 。 殊不知这个看似草率的决定 , 就这样影响了她的一生 。

有个性的女人在五六十年前 , 我国曾推崇让接受了教育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地区去发展 , 支援乡村地区的建设 。 这些上过学且眼界开广的人 , 与当地朴实的农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 因此大部分农民都非常尊重这些有文化的人 , 经常在生活中对这些知识分子提供帮助 。
【54年前,女知青为证明自己“不清高”嫁给了农民,谁承想结局这样】白启娴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 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 很多基础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 , 重男轻女现象尤为严重 。 但她的父母却能够十分开明的支持她上学读书 , 甚至支持她下乡劳动的决定 。
可见她的父母非常疼爱她 , 并且在教育孩子这方面 , 甚至比现在的一部分父母做的还要出色 。 一九六八年 , 白启娴从大城市离开 , 和其他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河北的一个乡村 。 作为一个备受父母宠爱的女人 , 白启娴在与人交谈时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度 。

即便来到了陌生的场所 , 她也从未表现出拘谨害羞的一面 , 而是很快就和当地的百姓们走到了一起 。 平时和别人交往时 , 她并不会刻意强调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 , 还会用心学习当地农民下地干活时的技巧 。
就这样热情活泼的她 , 迅速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 当地的村民十分热情好客 , 在得知白启娴还没有对象时 , 他们当即就表示要为她介绍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 。 不过白启娴已经接受过了先进的教育 , 她向往自由恋爱的感情 , 并不愿意轻易接受他人的指派与介绍 。
阴差阳错的感情时间长了 , 当地村民们便对她产生了看法 , 认为白启娴还是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 , 骨子里仍然有着身为城里人的清高 , 看不起他们做农民的 。 白启娴一再拒绝和村子里的人结婚 , 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

没过多久 , 村民的说法就传到了白启娴那里 。 一想到其他人如此污蔑自己 , 白启娴心里又急又气 。 她当即站出来告诉诸位村民 , 说自己从来没有排斥过和村里的人相处 。 可在场的村民们还不愿意相信她 , 纷纷在一旁起哄 。

他们说村子里还有一位叫毕振远的农民没有结婚 , 两个人的年龄也差不多 。 和其他农民相比 , 毕振远在这个村子里的声望还算不错 , 并且在村子大队里担任记工员的工作 , 也算得上是体面人 。
年轻的白启娴当时正在气头上 , 面对村民的起哄她骑虎难下 , 只好赌气嫁给了这位叫毕振远的农民 。 当时的她一心只想着证明自己和农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 并没有想过结婚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大事 。

那时她将这段婚姻当成一场比赛 , 从小便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 , 让她始终无法放下这个心结 。 她以为自己像村民期望的那样嫁给毕振远 , 就能够在感情中获得胜利 。 谁知婚后她才渐渐发现 , 自己和毕振远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
来自城市年轻貌美的白启娴到哪都是人群的焦点 , 但毕振远又是一个十分传统的男人 。 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 , 每天呆在家里操持家务 , 而不是经常在外面抛头露面 。 白启娴外出活动时 , 毕振远甚至会监视她 , 怀疑她会背叛自己 。
白启娴无法忍受丈夫的猜忌 , 但她并没有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 她一直在尝试包容丈夫与自己的不同 , 并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 希望能够带给丈夫安全感 。 可惜后来毕振远的脾气越来越差 , 经常对白启娴大打出手 。

白启娴无奈的带着孩子住在学校里逃避打骂 , 并提出了离婚的请求 。 她的离婚申请得到同意的批复后 , 母性大发的她又突然想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 重新回到了那个没有人情味的家 。 可惜三十九岁那年 , 白启娴因为煤气泄漏意外离世 , 还是没能看到孩子长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