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七十二变”( 三 )


流感病毒的变异同样也可以由病毒表面包膜上的糖蛋白抗原引起 ,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细胞凝集素(H) , 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 , 流感病毒包膜上的抗原有14种特异性的H和9种特异性的N 。 由编码H或N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 , 一种宿主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时 , 基因组片段易发生重组;来自不同宿主 , 如禽类、猪等的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基因交替 。 这些不同的H和N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极为多样的毒株 , 形成了各种亚型病毒 , 有的毒力较强 , 有的毒力较弱 , 致病力从无症状感染到几乎100%死亡不等 。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尽管也是单链RNA病毒 , 但变异相对而言较少 。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 , 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 , 长度约为970纳米 , 外面也有包膜 。 埃博拉病毒主要包括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 以及变异的新型埃博拉病毒5种类型 。 埃博拉平均病死率为50% , 在以往疫情中出现的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 。 其中 ,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造成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最主要的病原体 , 对人类的威胁也最大 , 导致的感染病死率为70%~90% , 在1977年的疫情中病死率甚至高达100% 。

现在 , 研究人员发现埃博拉病毒也在变化 , 对塞拉利昂最早一些埃博拉病例的基因研究显示 , 该病毒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超过300个基因变化 。

病毒变异是一种常态 , 而且也会造成对人的进一步伤害和对抗疫情的困难 。 不过 , 各国都在加紧研发新的疫苗来阻止变异病毒的感染 。 现在 , 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启动了针对新冠变异病毒的广谱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计划 , 主要针对奥密克戎变体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道路虽然曲折 , 但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 , 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