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打工人,被极端通勤榨干了( 二 )





不能实现幸福通勤的年轻人往往忍受着极端的通勤时间 , 全国44个主要城市中的1400万人的单程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5



仔细一想 , 如果算上为了打上公司九点的上班卡 , 七点起床、八点出发 , 晚上再重复一次 , 那就相当于每天多上了两个小时没有工资的班 。 可以说 , 附带极端通勤的工作塞满了成年人一天的全部生活 。


如果极端通勤只是占据我们的时间倒也没什么 , 但是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


研究表明 , 极端通勤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 通勤时间越长 , 人们就越会觉得不幸福 , 对生活也越来越不满意[6



极端通勤还可能是你的老板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 因为通勤时间的增加 , 意味着当天睡觉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 , 同时情绪也不见得多好[7
, 身心俱疲的你怎么可能对工作感到满意 , 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呢?


房租和通勤 , 只能二选一


大城市的通勤如此困难 , 首先还得怪这些城市一个个都太大了 。 深圳作为北上广深中面积最小的城市 , 也有将近两千平方公里 。 北京之所以通勤困难 , 实在是它大到完全超乎想象 , 足足有8.42个深圳那么大 。


而城市的大小和通勤难度是直接相关的 。 厦门的面积为1700平方公里 , 是去年唯一一个通勤距离没有增长、45分钟通勤比重稳步提升的城市[5



如果城市的公共交通效率高 , 那么由于城市太大带来的通勤困难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 遗憾的是 , 虽然不少大城市在今年三季度的公共交通幸福指数都达到了70%以上 , 但进出和换乘公共交通的平均步行距离却都延长了[8



各类城市的平均换乘次数也有提高 , 超大城市的乘客平均要换乘大约1.5次才能到达目的地[8
。 这对于打工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 因为你刚下第一趟地铁 , 就得着急忙慌地去赶第二趟 。 而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 , 那就是赶到了换乘点却发现车厢门正好关上 , 接下来的几分钟只能在悔恨和叹息中度过 。



哈尔滨地铁1号线上的换乘路标 。 换乘中最后悔的便是错过刚关上车门的地铁 / 图虫创意


越大的城市 , 通勤的时间可能更长 , 但决定你通勤时间长短的还得是自己的钱包 。 在房租和通勤之间 , 你不得不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


打开某租房软件的地图找房功能 , 立马能够深刻明白地理位置对于房价的巨大影响 。


好地段的房子 , 坐地也能起价 。 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地 , 中关村附近的房租起价就是五千块一个月 。 而且这里的房源不多 , 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因此受限 。


名声在外的西二旗站附近的房子更贵 , 一个月最少也要5600块 。 而这个房子还仅仅是能够放下一张床和数量不多的家具的“蜗居”户型 。


这些地方紧邻着各种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大厂 , 房租高也是理所应当 。 相比它们 , 如果你在打工人梦开始的地方——回龙观找房子 , 就会发现起价相比中关村足足低了两千 。


作为一个大型的住宅区 , 回龙观房源多、房租相对较低 。 这样的住宅区还有很多 , 珠三角著名的城中村、握手楼同样是房租低、通勤成本高的典型 。



航拍广州城中村与远处的城市地标 。 受房租价格影响 , 年轻人往往选择居住在这里以节省生活成本 / 图虫创意


但是 , 房租低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 它和通勤时间之间实际上构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 。 住在中关村附近的上班族需要的只是一张共享单车的月卡 , 在公司和住所之间骑车往返的过程中还能哼哼小曲儿 , 心情舒畅 。 从回龙观来中关村上班就得倒腾在好几种交通工具的人潮和车潮里 , 被推挤着前进了 。


受到居住成本的影响 , 年轻人往往选择居住在城区外围的15公里圈层外 , 这个位置接近北京五环附近、上海外环和深圳绕城高速 。 而他们的就业却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就业中心、高新产业园区[5



显然 , 他们就只能通过拉长自己的通勤时间在低价出租屋和高薪工作之间往返 。


极端通勤 , 不只大城市才有


有人会说 , 极端通勤 , 这是大城市才有的 。 事实上 , 并非如此 。


上班的地方和晚上睡觉的地方遥遥相望 , 这种就业和居住空间的分离 , 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了 。 城市规划上 , 研究者们将其称之为“职住分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