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城市规模越大 , 职住分离就越严重 。
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通勤数据 , 研究了35座城市的“职住分离度” 。 所谓“职住分离度”是一个理想值 , 它的意思是:假设不考虑任何实际因素(比如薪资、交通) , 你到离你家最近的工作单位上班所需要的通勤距离 。
结果发现 , 一些中型城市的职住分离比一些大城市还严重 。 比如 , 超大城市深圳的职住分离度仅2.5千米 , 相比之下 , 城市规模比深圳小得多的东莞和石家庄的职住分离度却是它的两倍有余[5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 但有一条是共通的——那就是“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不匹配 。
就拿石家庄来说 , 它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那一块 , 集中度相当高 。
图中红色色块分布的区域就是石家庄市的就业密度最高的地方[9
而居住地以就业中心为轴 , 像摊大饼一般较为均匀地分布在10千米圈层内[9
。
相比于就业密度 , 石家庄市的居住密度分布要均匀得多[9
这种布局的突出表现就是空间功能单一 。 区内就业 , 区外居住 , 每天早晚高峰 , 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从外围涌入内环 。 可想而知 , 交通拥堵是必然的 , 并且中低收入者会被内环高昂房租劝退 , 只能选择通勤距离更远的外环 。
相比之下 , 深圳的职住用地混合布局 , 呈现“团块型分布” , 让上班和居住的空间距离稍稍拉近了 。
比如 , 有研究通过大数据识别出深圳至少五个就业中心 , 分别是高新园、车公庙、福田CBD、华强北以及罗湖“金三角”(人民南-东门-蔡屋围)片区[10
。
多个就业中心的存在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余地 ,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从事的领域在相应的就业中心附近居住 。 正因如此 , 深圳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尺度上实现了团块式分布的职住平衡 。
为什么不同城市职住用地的布局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城市的早期规划是一大原因 。 比如 , 上世纪90年代兴起建设开发区的热潮 , 很多城市的发展路径往往是“先产后城” 。 随着开发区大规模土地开发、产业推进 , 逐渐变成以生产为主导的就业中心 。 由于当时开发区居住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滞后 , 由此形成了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分离 。
这样的布局往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去完善 。
另一方面 , 公共资源的分布 , 也会影响职住分离 。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 人们选择在哪里居住、生活并不仅仅只会考虑就业这一个因素 , 附近是否有他们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 例如学校、商业中心等 , 同样是考虑的因素 。
拖家带口的打工人就很有可能为了孩子上学而选择住在学校附近 , 然后自己长途跋涉去上班 。
长沙繁华的五一广场 。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 靠近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样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考虑因素 / 图虫创意
说白了 , 通勤的问题 , 也是居住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 。
很多时候 , 工作、租金、通勤 , 是摆在绝大数人面前的一个“不可能三角” , 势必要牺牲其中一个 , 保住另外2个 。 工作事关饭碗 , 租金由钱包决定 。 只有通勤 , 再难 , 似乎忍忍就过去了 。 说到底 , 通勤的阵痛 , 只不过是没钱带来的众多烦恼中的一个罢了 。
【1400万打工人,被极端通勤榨干了】创作不易 , 觉得好的朋友 , 帮忙点下赞哦 , 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推荐阅读
- 看了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梅州潮州汕尾韶关清远才知,什么叫现金奶牛
- 私自处置别人的私有财产,属于违反法律,应该受到民事或刑事追究
- 购房者心理价位下调 12月北京二手房议价空间年内最大
- 深圳:96年女生嫁69年男子,想要500万房子,最后成单亲妈妈
- “轮椅总裁”李创利:身高不到一米娶一米七秘书,今儿子比他还高
- 河北石家庄,赵大爷在银行存款3000万,谁知,到期取款时,得知存款已被他人转走
- 男子出门倒垃圾身中6枪遇害,死者系“黑道大佬”,凶手疑似寻仇
- 百年真园●碉楼赋
- 深圳女魔头付红琼,靠美貌劫杀17人不留活口,残忍程度远超劳荣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