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回到地球的 , 除了3位航天员 , 还有来自太空的“礼物”!
12月4号当晚 , 随舱下行的载人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 在着陆场交付给了空间应用系统 , 并于第二天运抵北京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水稻、拟南芥、蔓越莓,神舟十四号为啥带它们回来?各有各的用处】
建造空间站的目的就是搞科研 , 其中当让包括生物实验 , 比如遗传学实验以及育种相关实验等 。 国际空间站就在太空种植了生菜、豌豆、萝卜等 , 宇航员们甚至还在太空吃上了新鲜的生菜 。
我国空间站同样进行了一些植物方面的实验 , 比如此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带回的科研样品中 , 就有水稻和拟南芥 。 除此之外 , 他们还带回了5要粒蔓越莓的种子 。
那么问题来了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选择把水稻、拟南芥和蔓越莓带上太空呢?这几种植物有何特殊之处吗?我们分别来聊一聊 。
1、种植一季水稻 , 验证一个理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的这半年时间里 , 竟然种植了一季水稻 。
他们从2022年7月29日开始 , 到11月25日结束 , 用了120天时间 , 完成了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 。
在此期间 , 航天员还进行了至少3次样品采集 , 分别是9月21日进行孕穗期水稻样品采集 , 10月12日拟南芥开花期样品采集 , 以及11月25日水稻和拟南芥种子成熟期样品采集 。
航天员除了在任务结束时对水稻和拟南芥的种子进行采集外 , 还在这两种植物的花期做了样品采集 。 他们这样做其实是为了验证一个理论: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
该理论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提出的 。 简单点说 , 就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 , 对高等植物的萌发、生长以及繁殖过程进行验证 , 看看它们还能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生长和繁殖 。
在过去几十年里 , 美国和苏联的空间实验室 , 以及后来的国际空间站 , 都对高等植物在太空失重环境的生长过程进行过实验 。
不过他们送上太空的 , 主要集中在油菜、小麦和豌豆等少数植物 。 而神舟十四号乘组 , 首次在空间站实验舱内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
水稻其实就是代表粮食 , 该实验验证的理论对我们将来发展太空农作物 , 甚至未来在太空种植粮食作物 , 是非常重要的 。
目前 , 神舟十四号带回的水稻种子 , 一部分做了固定处理 , 一部分将带回实验室继续做研究 。
接下来还要对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代谢等相关分析 , 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总之 , 把水稻带上空间站做实验 , 是为了验证粮食作物在太空环境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理论 , 为未来发展太空农业做准备 。
2、模式生物拟南芥 , 为实验而生把水稻带上太空做实验还比较好理解 , 那么拟南芥是何方神圣?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带拟南芥的种子上天并带回?
其实不只是神舟十四号太空任务 , 前几次空间站任务的实验材料中 , 也都有拟南芥的身影 。 就连神舟十五号乘组进入空间站后 , 都是第一时间将拟南芥的种子安装在实验柜中 , 并且已经发芽 。
拟南芥其实是一种模式生物 , 属于十字花科 。 生物学家为了研究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是 , 会选择一些能作为样品的生物 , 而这个生物物种 , 就被称为模式生物 。
推荐阅读
- 不惜一切代价阻挠中国登月,美国NASA局长:中国若抢先将占领月球
- 我国共13人上过太空,为何2位是航天英雄,其他是英雄航天员?
- 从CR929的坎坷,看中俄月球科研站的合作,一起飞向太空靠谱吗?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科学家找到了原因
- 最快最强的风暴,超越大红斑海“大黑斑”
- 小鹏·敢闯公园登陆虹宇宙“未来岛”,打造沉浸式品牌主场
- 实锤了!XBB.1.5果然是迄今传播力最强的病毒,而且将向更强变异
- 2022年全球共进行186次航天发射,世界航天渐呈“两超一强”格局
- 研究表示:3种人可能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你是“天选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