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瑞士科学家发现:脚下的地球快没电了,今天的火星就是地球的未来】

文章图片

虽然现在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系外行星和超级地球 , 但受限于宇航速度 , 脚下这个地球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
但瑞士科学却发现:脚下的地球似乎快没电了
45亿年前地球诞生之初 , 地核远未冷却 , 地表也尚未冷却成型 , 整个地球就是流淌着岩浆之海的红色星球 , 几十亿年后的今天 , 薄薄的地壳下方是厚重的地幔 , 再往下是依然炽热 , 但早已不及当初那么炽热的地核 。
虽然从数据上看 , 现在的地球仍然算是一个活跃的星球 , 经常发生的地震和偶尔发生的火山爆发就是最好的证明 , 然而这些活动并不妨碍地核在一天天变冷 , 地核的持续降温究竟还能让地球内部的热量保留多久 , 地球内部的热量又还能让地球再活跃多久 , 这些都是问题 。
如果把地球像个熟鸡蛋一样从中间切一刀 , 那么我们会发现地幔其实还能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 , 地核还能分成内地核和外地核 , 这四个部分之间的热传导活动决定了整个地球的命运 ,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下地幔和外地核交界处 。
由于外地核是液态铁镍构成的 , 而地幔属于岩石金属物质 , 这两种性质的物体本身的热传导就很困难 , 因此瑞典科学家估计有大量的热量正在地幔和地核交界处流失 。
与液态铁镍构成的地核相比 , 由布氏岩构成的地幔是吸收不了也传到不了多少热量的 , 虽然它的热量传导效率仍是科学家预计数值的1.5倍 , 但在巨量的流失热量面前还是杯水车薪 , 更要命的是地幔获得的热量越多 , 地幔内的对流活动就会越剧烈 , 反映到地面上就是火山爆发了 , 这同样也是在流失热量 。
当对流活动消耗绝大部分热量后 , 布氏岩会转化成后钙钛矿 , 继续向外大规模传导热量 , 让地球内部以更快的速度冷却 , 进而让地球和太阳系的水星和火星一样 , 变成一个地质不活跃的星球 。
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以上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 , 而相比地核冷却 , 科学家更担心的其实是地核冷却后带来的连锁反应 , 即地球磁场的消失与否 。
因为目前的地球磁场生成理论认为 , 地球的磁场来源于地核液态铁镍的流动 , 是它们流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磁场 , 正因为有了磁场 , 地球才能抵御太阳风和宇宙辐射 , 变成一颗生机盎然的星球 。
而地球的邻居火星之所以从一颗蓝色星球变成了今天的红色星球 , 就是因为没有了全球性的磁场 , 就是因为火星内核冷却导致了行星发电机效应的停滞 。
如果地球未来因为地核冷却而失去磁场保护 , 那么短时间内地球的大气层就将被太阳风剥离 , 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海洋也将不复存在 ,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火星就是明天磁场消失后的地球 , 只是体积大了点而已 。
总而言是 , 不论是地核的冷却还是磁场的消失 , 并不都只是困扰科学家的问题 , 这些问题关系到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 , 不过其实只要两个世纪内地核没有完全冷却 , 磁场没有完全消失 , 那么这些问题就都算不上问题了 。
因为两个世纪后的人类文明肯定已经能成批次离开地球前往月球和火星 , 甚至是更远的太阳系内星球了 , 地球上的事到时候就不算啥事了 。
推荐阅读
- 科幻作品告诉我们:人类语言面临多重挑战,我们能否突出重围?
- 中国首次,天问二号要来了!目标不在火星,美国又来要数据咋办?
- 再破60次!中国航天2023年发射计划出炉,火星、月球将同步探测
- 为什么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差异这么大?探索月背有什么意义?
- 预知能力,每个人都可以有
- 不惜一切代价阻挠中国登月,美国NASA局长:中国若抢先将占领月球
- 美国担心中国会再次试图“征服”月球,抢先载人登月成功
- 人类首次 嫦娥四号登陆月背4周年:已行驶1455米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呢?若沙子被挖光,会在底部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