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江苏淮安金湖县一家四口被杀”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 。 据悉 , 所谓“一家四口”系夫妻两人、女儿(张某)、外孙女 。 这些网传信息经媒体通过权威渠道核实了解 , “基本属实” 。 另外可确认的事实是 , 凶手潜逃到外省后落网 。
【江苏金湖一家四口被杀:不要急于把悲剧的原因硬往“二婚”上归结】根据附近居民的说法 , 事件疑因死者张某的二婚丈夫讨要装修款未果后杀人 , 具体原因是张某私自处理了男方出装修款的房屋 , 两人闹离婚时男方向张某索要装修款 , 张某未退还 , 双方产生纠纷最终发生了惨案 。 不过另有附近居民称 , 凶手系当地交警部门的一名辅警 , 但具体信息未得到证实 。
一定程度上 , 在警方没有给出最终结论前 , 附近居民的说法只能作为“外围视角”进行看待 。 但是我们也很清楚 , 如此“外围视角”即便不能完全还原事实 , 但也能做到“基本属实” , 因为像这种“一家四口”被杀的惨案 , 肯定不是一下子造成的 , 发生前应该有很长的矛盾激化期 。
可吊诡的是 , 舆论层面在初步看待“外围视角”中提到的信息时 , 既不追问张某为何私自处理了男方出装修款的房屋 , 也不追问张某为何未退还装修款 , 而是盯着“二婚”进行道德归因和结果归因 。
道德归因很好理解 , 就是很多人在看待离过婚、并且没有好结局的人时 , 往往认为一切的原罪在于他(她)本身就有问题 , 以至于会把离婚的原因也重新算到他(她)头上 。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互相算账的情况 , 也就是既拿“没有好结局”归因“离婚” , 也拿“离婚”归因“没有好结局” 。
至于结果归因 , 其实是道德归因的简版 , 也就是只要有坏结果 , 就会往之前的波折上归因 , 当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世俗之见 。 一言以蔽之 , 无论是道德归因 , 还是结果归因 , 其实都是笼统归因、模糊归因 。
只是回到一起惨案上 , 在警方还没有给出定性前 , “外围视角”最好还是克制为好 , 不说一定要指责和批判凶手 , 起码不该对被害人进行道德质问 。 尤其对于被害人已经惨死的情况 , 更需要基于“死者为大”进行审慎的追问 。
因为拿“江苏淮安金湖县一家四口被杀”的事情来讲 , 就算最后调查证实了“张某私自处理了男方出装修款的房屋”和“张某未退还装修款”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 , 但也不能说男方的行为就是对的 。 何况现在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
之所以如此强调 , 就想说这起惨案并不是简单的“外围视角”就能阐明的 , 其中所牵涉的恩怨也好、利益也罢 , 应该是错综复杂的 。 毕竟触发一个人要去“灭门”的原因 , 远非“装修款纠葛”这么简单 。
事实上 , 报道中虽然说“江苏金湖一家四口被杀” , 其实从世俗的角度讲更像“两家四口被杀” , 但是基于“一家四口”的说法却能窥得父母在女儿(张某)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 如此强调就在于 , 一般来讲 , 不管是初婚还是再婚 , 就算夫妻俩有天大的矛盾 , 最多也只是波及子女或继子女 , 而波及到双方父母的情况 , 基本上都是双方父母插手太多 。
由此来看 , 报道中上来就用“一家四口”标注 , 可能更强调其中纠葛的纠缠性 。 因为从普遍的“灭门”惨案来看 , 单纯的因为痛恨一个人而去把他(她)周围的人一同杀害的案例少之又少 , 基本上都是被杀害的人或多或少干预过具体的纠葛 。
这样分析 , 就想说“江苏淮安金湖县一家四口被杀”的事情 , 除却不能硬性地往“二婚”上归因 , 同时也不能简单拿“外围视角”进行笼统归因 。 而是要基于凶手和张某的关系 , 进行源头追溯 。 唯有如此 , 才能让“装修款纠葛”变得更加明晰 , 才能找到这起“灭门”案的真正线头 。
推荐阅读
- 小偷把20万的包扔了,只偷走2000块钱,虽然不识货,但少判刑了
- “持械”聚众斗殴如何辩护?
- 网传江苏两名干部发生不正当关系,更多细节被挖出,官方给出回应
- 江苏一家四口被杀、嫌犯是二婚女婿:贪财,骗钱,在玩火
- 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能否单独行使任意撤销权?
- 必须严惩!江苏一户人家四口人全部被杀害!
- 新年临运气到!稀有物种“花姑娘”
- 案例 江苏一65岁老汉情迷KTV公主,败光300万卖房款,最终酿血案
- 起诉离婚的详细流程(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