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历史野蛮扩张不亚于科技大爆炸!降维打击( 二 )




尽管贝塔理论毒性稍低于阿尔法 , 但其在疫苗有效性上实现了大幅下降(85%→16.9% , 打第二针辉瑞疫苗才能再提高到75%) 。 贝塔集中于南非、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 。
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 , 为什么Alpha和Beta没有染指南美 , 难道南美有超强的防疫政策吗?
不!他们有全新毒王Gamma!
21年1月 , 巴西发现变体Gamma(全能毒王) , 其仅将贝塔的417N换成了417T ,


但传播力强化了70%到140% , 致死能力强化了20%到90% 。 伽马主要集中于北美洲 。
21年3月 , 英国发现变体德尔塔(超级毒王) , 在传播力上 , 相较于野生型病毒德尔塔强化了97% 。
Delta的病毒载量是早期新冠的1000倍?
迅速增加了全球占比;住院率、ICU入住率、死亡率都是前期毒株的翻倍;然而 , 其逃逸能力比不上贝塔 , 剑桥大学用英国人第一波感染后产生的血清抗体分析Delta的免疫逃逸能力 。

打第二针某疫苗后有效性可提升到88% , 说明疫苗依然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 。
21年11月 , 博茨瓦纳发现变体奥密克戎 , 之后奥密克戎火速传播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毒株 , 占领人类支气管的速度比德尔塔快70倍 , 免疫逃逸能力超越贝塔 , 且打过两针疫苗 14到90天后疫苗有效性仅剩下30% , 3个月到6个月之间有效性只有15% , 6个月后降为0 , 再打第三针有效性会提高到49% 。
但没想到奥密克戎能开枝散叶这么多家族?
结果就是Omicron的命名调整 , 嫡系Omicron改名叫BA.1 , 最早于南非、土澳、加拿大和新西兰检出的8份测序记录(亲缘关系近)则被命名为BA.2(之前的老编号B.1.1.529已弃用)
比常规版Omicron多了5个RBD突变 , (T376A、D405N、R408S、K417N、N440K)

最新关于BA.2的传染性 , 免疫逃逸能力的研究 。
仓鼠模型中致病性BA.2>BA.1(仓鼠模型不能直接外推到人 , 不够实锤对人的内生毒力) 。 仓鼠模型BA.1康复血清对BA.2的抗体中和测定跳水2.9倍 。 小鼠模型BA.1接种后血清对BA.2的抗体中和测定跳水6.4倍 。
新的毒王 , 来势汹汹!!!

自21年底奥密克戎(Omicron)亚型出现以来 , 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掀起多轮疫情 , 持续向加强免疫逃逸的方向进化 。 世卫组织已不为新的变种给新的拉丁字母了 。
全球多国主要流行株已被BQ.1和XBB家族替代 , 而中国目前流行的仍以奥密克戎BA.5亚分支BA.5.2和BF.7(BA.5.2.1.7的缩写)为主 。
22年八月 。 BF.7在北美 把占据20%地盘的BA.2.12.1排挤的消失殆尽 。 同时在欧洲也和老分支BA.5争夺地盘 。十月BF.7突袭在另一片大陆迅速扩张 。 所以就阳了 。

屏幕前的你们 , 感染的奥秘克戎 , 是哪个版本?又 有没有天选之人 , 没有阳过呢 。 不同的人 , 感染不同型号 , 所造成的结果也无从知晓 ,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阳的 , 就是当天戴着口罩出门散步 , 经过小诊所的时候没有远离 , 回到家就低烧然后高烧 。 和大家感染顺序一样 。
前段时间朋友圈流行的xbb 1.5 , 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
结合最开头的话 , 新冠变异可以类比为技术大爆炸 , 打败你的一定不是同行内卷 , 而是另一个赛道的强势突围 。
这三年 , 不断有老毒株被新变异毒株占领 , 替代 。 成为新毒王的事情 。
目前能想到最好的结果是 奥密克戎BF.7凭借强大的传播能力 , 产生自身抗体 。 把同类型新毒株排挤出去 。 但也有坏的结果 , 举例子 , 21年 , 德尔塔超级毒王在印度产生新毒株 , 传播能力和毒性均超过原始毒株 。 所以毒性并不是随着传染力强而减弱 。

明天 , 后天会怎么样?我不知道 。 但我知道 我们 将会和它们一直长存 。
会不会出现超级毒王?可能会 , 也可能不会 。
三年了 , 这也许是开始 , 现在我们都是自己健康 第一责任人 。 但请我们往好的方向去想 。
多年后给自己儿孙辈讲这一代的事儿 , 可能会遗忘 , 也可能会是我们这一代人永久的印记...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