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天目碗:装着整碗宇宙,用现代技术造不出来的宋朝科技结晶( 四 )


突然一下子 , 大家好像都发现 , 看似简单的建盏背后 , 似乎还隐藏着现代人无法理解的黑科技 。
别说油滴和曜变了 , 用现代科技 , 就连最普通的兔毫和鹧鸪都烧不出来 。
但恰好 , 在1977年的时候 , 中国考古队大规模发掘了水吉镇的古窑址 , 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工坊 , 所有烧制建盏的工艺流程都被复活了 , 于是 , 依葫芦画瓢 , 中国专家组准备试试 , 他们是否能在古代遗址的参考下 , 复原出最高级的曜变盏呢?
可是 , 直到3年后 , 复原小组经费耗尽 , 他们也只能勉强烧出兔毫 , 根本连油滴和曜变的门儿都还没有摸到 。

不应该啊 , 有所的古代工艺都已经被破解了 , 现代人还有更高超的理化分析技术 , 怎么就烧不出来呢?
曜变→窑变→妖变专家们猜想 , 日语曜变 , 会不会是窑变和妖变的谐音呢?
因为 , 如果按照已破解的正常烧制工艺 , 烧出来的产品都应该是兔毫才对 , 那些绝世曜变会不会在古代就是一种不吉利的妖物呢?

这个猜想不是没有根据 , 因为 , 在中国古籍上 , 无论是宋徽宗还是苏轼、黄庭坚 , 他们对建盏的描写都只有兔毫 , 从来没有提到过曜变 。
*《大观茶论·宋徽宗》盏色贵青黑 , 玉毫条达者为上
《送南屏谦师·苏轼》忽惊午盏兔毛斑 , 打作春瓮鹅儿酒
《西江月·茶·黄庭坚》兔毫金丝宝碗 , 松风蟹眼新汤*
哪怕是写尽天下奢侈品的《铁围山丛谈》也只记载了一种叫做异毫或者毫变的建盏 , 说是有蝴蝶一样的光芒 , 这是古籍中最像曜变的记载了 。
*《铁围山丛谈·蔡绦》伯父(蔡襄)君谟尝得茶瓯十 , 兔毫四散 , 其中凝然作双蛱蝶状 , 熟视若舞动 , 每宝惜之*
还有另外一条线索 , 大家还记得当年日本入宋僧是从哪里带走的曜变天目盏吗?
——鬼山 , 天目山 。
所以 , 这些曜变盏会不会是窑工们送到天目山去让和尚们镇压的妖物呢?
有可能真的是这样 , 因为 , 俗话说 , 一窑生 , 一窑死 , 人烧一半 , 天烧一半 。
1999年 , 考古队第三次发掘 , 这次有发现了最巨大的一个古代龙窑 , 长达135.6米 , 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肚子当中 , 这一窑 , 至少可以烧出来10万件以上的建盏 。

而这么庞大的窑炉 , 古代窑工们其实根本都无法控制窑内发生的变化 。
当他们看到最终10万件成品的时候 , 这里面到底有几件合格品 , 谁也不知道 , 真的就像老天爷在帮你投骰子一样 。
有时候一窑烧开 , 极品一个接一个 , 有时候却搞不好整个龙窑坍塌 , 心血全部报废 。
这就是一窑生 , 一窑死的含义 。
那如果窑中出现了罕见的窑变呢?
也许 , 古人会认为 , 这是某种妖邪的化身 , 它现在不小心被封印到了杯盏当中 , 显然不应该砸碎它 , 也不应该继续使用它 , 那只有一个办法——送到庙里去镇压 , 保佑龙窑能继续烧出更好的极品 。
这就是专家们猜想的曜变成因 。
那如果真的是这样 , 会有那些因素能诱导窑变呢?
专家们想到了雨水 , 难道 , 曜变是这样烧出来的?
同时 , 科学家们也从理化性质上破解了建盏的秘密 , 那就是建盏的泥胎 , 一定要用水吉当地的红色泥土 , 这其实是一种含铁量高达8%的泥土 , 烧出来才有建盏的那种温润和青黑 , 其实 , 这种温润和青黑来源于泥土中的铁元素 , 铁含量高 , 一方面可以让茶碗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 另一方面 , 铁元素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也才能呈现出青黑的外观 。
另外 , 建盏表面的釉泥 , 一定不能用水吉当地的土壤 , 而要用建瓯、建阳的泥土 , 建阳土当中不仅含铁量高 , 还含有更丰富的化学成分 , 当它和胎体上的水吉土在高温中发生反应的时候 , 就会出现某些神秘变化 , 产生兔毫花纹 , 或者其他的未知花纹 , 这种变化 , 高深莫测 , 现代技术暂时还无法监测 。
于是 , 有了这些破解 , 到2016年的时候 , 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2016年·开运鉴定团这天(2016年12月20日) , 一个日本男子带着一只茶碗来参加《开运鉴定团》的节目 。
这是东京电视台从1994年就开播的一档人气鉴宝类节目 , 由专家负责帮上节目的观众鉴宝、估价 。
这位鉴宝男子声称 , 自己这只茶碗是曾祖父于明治时代从一位武士后代那里购买的 。
他认为 , 自己这只碗和那三件号称国宝的曜变天目非常类似 , 所以前来鉴定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