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动画《机器猫》中大雄和小叮当经常去外星球探险 , 剧中神奇道具“翻译魔芋”频频登场 , 不论是外星人还是动物 , 只要吃下这种魔芋 , 双方就能互通语言进行无障碍沟通 , “翻译魔芋”是1979年作者创作时所设想的科幻道具 , 如今40余年过去 ,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开始研究人类与动物间的跨物种翻译技术 , 该技术的实现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
【与动物对话不再是科幻?跨物种翻译技术正在来袭!】犬类能协助人们捕猎 , 经过训练的乌鸦能帮助清洁人员捡拾垃圾 , 甚至能帮人类从一大堆废弃电子元器件中挑选出还能用的部件 , 但这离电影里的无障碍沟通还差之甚远 , 科学家们当然并不满足于此 , 他们想完全弄明白动物每时每刻的情感表达 。
在一篇Scientific Reports研究论文中 , 我们观察到 , 平时小猪哼哼唧唧时是有感情传达的 。 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的分析 , 猪能通过叫声表达感情 , 论文中研究团队发明的猪语翻译器准确率高达92% 。 随着越来越多的声音被录入 , 此系统在未来可以区分更多动物的复杂情绪 , 这套人工智能系统的最大特点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动物数据继而进行分析 , 目前市面上传感器类型繁多 , 像TDK、ROHM、TE等对传感器领域颇有研究的品牌会成为供应首选 。
基于机器算法根据情绪和环境对声猪叫声进行分类(图源:Scientific Reports)
(左边是红色消极场景与绿色积极场景的声音对比 , 右边是具体不同场景的对比)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声音是人类听不到的 , 比如蝙蝠超声波 , 大象次声波 , 这些“无声的声音”我们可以借助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各种科技设备采集并翻译 , 从而理解动物意图 , 实现跟动物的交流 。
在《生命的声音:数字技术如何让我们深入动植物世界》一书中提及 , “人类小型化技术的发展能使麦克风放在蜜蜂等微小动物的身上…这些数字设备就像一个行星级助听器 , 使人类能够超越我们感官能力的限制 , 倾听和研究大自然的声音” 。 作者还叙述了人类与蜜蜂沟通的案例 , 科学家将蜜蜂信号编码到机器人当中 , 再将机器人放入蜂巢 , 机器人能利用蜜蜂的摇摆舞交流方式告诉蜜蜂飞到哪里寻找花蜜 , 蜜蜂们则将此机器人当成了它们的成员 , 跟随机器人的指令行动 , 如此人类借助科技设备完成与蜜蜂的沟通 。
当然 , 还有海洋生物的语言翻译 , 由哈佛、谷歌研究院等知名学府和机构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启过一个5年项目“鲸类动物翻译计划” , 目标正是破译鲸语 , 为此他们研发出多种科技设备用于辅助实验 。
比如他们利用一种精密高分辨率的水下传感器 , 放置在海域中全天候记录鲸鱼的声音数据 , 监听系统与海面浮标相连接 , 再通过海底水听器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 同时还在鲸鱼身上放置传感器 , 用于记录鲸鱼的位置、声音、姿态等数据 。 此外 , 研究人员还利用空中、水下无人机 , 用于导航、视频音频记录 , 以此协助记录各种实验数据 , 目前研究团队能通过鲸鱼的声音识别出是哪一只鲸鱼个体发出的 , 准确率高达94% , 但最终实现破译鲸语还需要一段过程 。
想要完全实现跨物种翻译 , 人类需要借助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各种科技设备的力量 , 而电子元器件是组成这些科技设备的基础 。 其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重要 , 实验过程需要搜集动物的各类数据 , 传感器可以对动物的声音、位置、情绪、动作等各种数据进行采样记录 , 在实验中不可或缺 。 唯样商城有众多传感器的品牌可供选择 , 比如TDK、ROHM 、TE等这些品牌的传感器正在各种高科技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以上对小猪、蜜蜂、鲸鱼等多个动物大类的语言翻译研究 , 我们可以发现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实现跨物种翻译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 但目前已有众多科研团队着手研究此类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有专家乐观预测不久的将来我们便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与动物的无障碍交谈 , 唯样商城也将在跨物种翻译研究领域尽一份力量 。
推荐阅读
- 鲸鱼|小镇生活能美好到什么程度?南非小镇赫曼努斯,老外的理想定居地
- 世界著名女博士海中遇险,座头鲸路见不平意欲何为,结局如此浪漫
- 致死率100%!无药可治无法消灭的朊病毒,能掏空人和动物的大脑
- 感染率曾高达70%,科学家以身试吃,在“盛宴”中推进的蛔虫研究
- 鲸:海洋中的头号老饕,作为顶级猎食者,鲸有哪些吃货秘籍?
- 深海压力那么大,金属潜艇都能压扁,为什么鱼却没事?
- 神秘混血喙鲸?巨大类人手掌?盘点2022年被冲上岸的10种奇异生物
- 古蜥鲸:世界上最早的鲸鱼,从树上跑下来的鲸鱼
- 1985年12月,12条抹香鲸因何集体自杀在福建东北的打水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