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大溃败:被中国电车无情碾压,输光了面子和里子( 二 )


巅峰时期 , 汉兰达一己之力就占据了中国SUV的半壁江山 , 很多人感慨 , “唯有汉兰达才能超越汉兰达!”
其他的日本汽车 , 如凯美瑞、卡罗拉、轩逸等 , 都是排队争抢的车型 , 卖一辆火一辆 , 加价也被人抢破头 。

日本汽车不仅自己卖的好 , 还意外养活了不少中国车企 。
双环汽车就是靠山寨CR-V , 造了S-RV , 名字只差一个字母 , 巅峰时 , 2004年卖出了12000台 。

山寨届的鼻祖众泰 , 也模仿过丰田大发特锐 , 爆卖11000台的开门红 , 也让众泰尝到甜头 , 在山寨路上彻底停不下来 。

不光是众泰、双环 , 当时大多数的国产车 , 都是把日本车当偶像来学习的 。
日本汽车前脚推出一款新车型 , 国产车后脚就推出外观、配置、排量等差不多的车型 。
连吉利创始人李书福都曾公开承认 , “全世界的汽车企业都在向丰田学习 , 吉利也不例外 。 ”

能让中国学徒们认输的心服口服 , 答案还是日本汽车太好用了 。
在中国大街小巷 , 随处可见日本汽车 。 “买发动机送汽车”、“日本车十年都开不坏”等称赞 , 并不是吹牛 。
日本人在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的变态设计 , 以及在油耗上的锱铢必较 , 造就了日本车的三大特质:
价格低 , 油耗低 , 故障低 。

但研发再变态的汽车 , 也无法预测10年后的情况 , 当时日本车企看到了这一点 , 还推出了一项体贴到家的服务:给车主发IC卡 。
老车主有了IC卡 , 就可以定期将车辆保修期外的维修信息反馈回汽车厂商 , 这点在当时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 。
变态研发 , 不断改进 , 造就了日本车良好的口碑 。

与日本车的锋芒相比 , 当时的国产车可以说是卑微到尘埃里 。
2013年 , 央视3·15晚会点名批评江淮同悦轿车生锈 , 揭露它用普通钢板替代镀锌钢板 , 这也让国人对国产车的不信任感又多了一分 。

有丰田公司的代表来上海轿车厂访问时 , 更是当着接待人员的面 , 毫不留情的讽刺:
“这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 ”

日本汽车大溃败:被比亚迪吊打 , 做电车也卖不动就是这么不可一世的日本汽车 , 谁都没想到10年后就跌下了神坛!
市占率止不住的跌 , 丰本日三家的市占率从过去的34%跌到15.9% 。
更让日本车企头疼的是 , 曾经卖爆的车型 , 卖不动了 。
丰田的神车汉兰达 , 在去年某月跌破4700台 , 十年来前所未有的销量低迷 , 甚至还不如2009年刚入华时候的成绩 。

被称为所有普通人一生都绕不开的轿车——卡罗拉 , 2021年还能卖到30多万台 , 到去年直接被削平到20万出头 。

更不用说口碑完全破产的三菱 , 苟延残喘的斯巴鲁们了 , 能活着都算奇迹 。
一向被国人捧上神坛的日本汽车 , 怎么就卖不动了?

1.吃“神车”老本 , 却沦为鸡肋
日本汽车过去一向以经济耐用为骄傲 , 但这个优势 , 越来越不明显了 。
比亚迪、吉利等国产车 , 油车大多在10-20万元的价格区间 , 直接刺穿日本车的价格底线 , 比亚迪更是被称为“性价比之王” 。
在质量表现上 , 国产车更是突飞猛进 。
J.D.Power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 , 国产车和国外品牌的平均质量差距已经缩小到9个PP100 , 说白了就是差不多 。

质量追上以后 , 一众国产车在性能、配置上也是杀疯了!
吉利的星越L , 大胆采用Bose音响、三个大连屏、顶级变速箱、发动机 , 10多万的车整出50万的豪华感 。

在中国车不断折腾的时候 , 很多日本车却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岁月静好:一套动力用个十年八年 , 内饰也是一如既往的性冷淡 。

为了省成本 , 有的更是连车的塑料尾门、底盘部分喷涂甚至螺丝钉都减配 。
说它好 , 没有亮点 , 说它不好 , 也拉垮不到哪去 , 久而久之 , 日本汽车成了很多购车者的鸡肋 , 存在感越来越弱 。
2.为救市降价 , 却惨丢面子
销量下滑 , 顾不上面子的日本车企 , 想的不是提升品质 , 而是降价促销 。
如今 , 本田思域不仅可以免费插队 , 来之即卖 , 官方还给出1万元现金优惠 , 雷凌的优惠更是高达3万以上 。

还有车友表示 , 去年买的雷凌 , 不到一年时间 , 新车落地就降了1万 。
这一降价 , 销量没先上来 , 倒是直接刺伤了日本汽车最骄傲的优势:保值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