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火炕这件事,曾是皇家专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南地北双飞客 , 老翅几回寒暑 。 ”林之光先生在他的《气象万千》中阐述了:“母亲气候”诞生“寒暑文化” 。
无论地域气候特点和文化表述 , 从形成到外因看 , 都可以看到中国气(寒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 。 有四季变化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 有冬季频频南下的西伯利亚强冷空气 , 有夏季的大陆性气候高温的 , 中国是世界上“一寒一热表示一年”最典型、最鲜明的区域 。 气温变化影响着人们每天的生活 , 但是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增强对正在发生的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 或保暖驱寒 , 或降温消暑 。
严寒来临 , 无人不向往一室温暖 。
早在旧石器时代 , 人类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了 。 在这一时期的居住遗址内 , 还发现过用火的烧土面和灶坑 , 可以推断 , 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通过烧火取暖 。 在半坡遗址发掘的房屋中 , 有一种半地穴式房屋 , 一半被建设在地下 , 就是为了防风保暖 。 屋内地面中间挖个坑 , 周边用泥土夯实 , 用来烧火取暖 , 称为“火塘” 。
“火塘”示意图
到秦朝时期 , 在贵族家里以及皇宫内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等用以取暖 。 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 , 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 , 第三层即接近最大的一室 , 应该是秦皇专用的 。 壁炉里主要是用烧炭来御寒 , 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 , 避免炭烟中毒 。
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 , 这种最早用于宫廷的特殊墙体 , 是利用炉灶的烟气 , 通过立砖砌成的空心短墙来进行采暖的 。 火墙对室内的供热效果较好 , 但对墙体构造的要求也更高 。 因此室内空间不合理 , 或者室外维护结构的保温做得不够 , 以及火墙材料选取不合适都会对火墙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 。
火(炕)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太后、妃子就寝的炕床下面 , 形成使整个宫殿温暖如春的暖炕与暖阁 。
在暖阁中 , 有一种类似于地暖的构造 , 说起来这个构造和北方农村的火炕十分相似 。 都是在火炕下修筑一条火道 , 通过加热 , 让热度伴随着浓烟在火道中循环 , 从而使得地面温度上升 , 进一步让整个屋内变得温暖起来 。 它的作用像极了现代的地暖 。
加热系统 示意图
除了火墙的运用外 , 古代帝王还发明出了一种独特的取暖方法:用花椒涂墙 。
汉代的皇宫设有温室殿 , 用花椒捣成的泥涂在四周墙壁保温 , 再挂上锦绣壁毯、羽毛幔帐 , 铺上豪华西域毛毯 , 这就是“椒房殿” 。 汉高祖时 , 椒房殿是皇后的殿室 , 故“椒房” 也成了皇后的代称 。 当然 , 这些取暖方式也只有贵族和皇帝才能享受得起 。
【睡火炕这件事,曾是皇家专属】
“椒房” 示意图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 , 只能在家里布置一些简易的火炕 。 开始 , 人们垒土为洞 , 支撑天然石板 , 在里面点火后也可以防止火光窜出来酿成火灾 , 后来人们将其与做饭的锅灶相连通 。
火炕 , 是北方民间一种常见的取暖设备 , 集做饭和取暖于一身 , 非常有效利用了资源 , 避免了浪费 。 对于独立住房的供暖 , 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
到了现代 , 一提到火炕 , 大家就会想到东北的大火炕 , 尽管北方城市楼房中 , 大部分已没有炕 , 而只有床了 , 但炕的出现却比床要早很多 。
在东北 , 除了住楼房以外的住平房的居民家里 , 绝大多数还是住火炕 。 住火炕有很多好处 , 除了暖和 , 住着舒服 , 还预防风湿腿 。
东北很冷 , 很长一段时间室内全靠火炕来取暖 。 据《北盟会编》载:关东民众“其俗依山谷而居 , 联木为棚屋 , 高数尺、无瓦 , 覆以木板或桦树皮或以草绸缪之 , 墙垣篱壁率皆以木 , 门皆东南向......”
这里的人们 , 如今依然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 , 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 。
作者:黄卫
来源:原点阅读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 敬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买不起房 小哥睡面包车开着特斯拉 住在温哥华最贵富人区旁
- 祝融号睡了大半年,啥时候醒?人工无法干预,为何如此设计
- 2010年,女孩睡觉不锁门,小偷半夜潜入,误以为是男友竟全程配合
- 一觉睡醒,成都官员不雅聊天再曝大料!该来的全来了!
- 福建:洗衣机排水管在路边,被人对折弄回屋内,女子睡醒后满地水
- 牛背山|成都露营胜地:住在云海里,睡在星空下,自驾5h直达!
- 如何看待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系统这件事儿?
- |青藏高原俯瞰世界,大量宝藏沉睡于此:令世界垂涎的战略级矿藏!
- 河南女子40年没睡觉,医生监控48小时揭开谜底,节目组暗自称奇
- 珠峰|珠峰“睡美人”:冰封9年成路标,儿子不止一次在网上看到母亲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