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文章图片


“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文章图片


“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文章图片


“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文章图片


“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辱骂、操控、寄生”:畸形的母爱下 , 30年后她选择了自杀 。 故事的主人公叫袁媛 , 接下来将以第一视角来讲述 , 自父母离婚后便与妈妈相依为命 , 蜗居在工厂宿舍楼里 。 我没有朋友 , 因为妈妈给我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规划 。 她会因为我和朋友约好去公园喂猫而闯到学校说我的朋友带坏我 。 会因为我回家晚了五分钟而追问我原因 。 在妈妈的眼中 , 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 , 上学是读书不是交朋友 , 所以她不允许我和成绩差的同学交往 , 还会监视我的所有来电和信息 。
我感到喘不过气 , 于是我拼命读书 , 希望通过考试摆脱妈妈的掌控 。 最终我的高考分数足以上北京大学 , 结果依然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 。 于是我在妈妈的控制下 , 我读完了大学 , 工作了8年 , 然后又在妈妈的要求下去读了研究生 。 而在整个期间 , 妈妈都和我待在一起 , 甚至会住到我的寝室里来 。 后来临近毕业 , 有很多公司向我抛来橄榄枝 , 但都被妈妈以工资太低否决了 , 我不堪重负 , 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针对上述案例 , 袁媛的妈妈很明显采用的是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 。 袁媛妈妈对袁媛要求甚高 , 控制欲极强 , 不允许她选择自己的朋友 , 也不允许她选择自己的学校 。 持续性否定袁媛 , 不让袁媛做任何决策 , 并通过打压、跟随等方式 , 对袁媛实施可怕的控制 。 而袁媛从小就意识到需要摆脱母亲的控制 , 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勇气真正摆脱母亲 , 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母亲的控制 。 而最后母亲也不明白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 , 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于袁媛的控制行为 。
由于过度的控制而导致子女不堪重负选择自杀的案例也并不少 。 2021年微博上一位网友写了一封遗书 , 称父母对于自己控制欲太强让自己感觉没有自由所以选择自杀 。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 , 但是在这些案例中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 , 他们并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 为何会如此呢?他们的控制欲是如何形成的呢?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多多少少会觉得自己父母对自己是有控制欲的 。 他们的控制欲表现小到随意开自己的房门、偷看自己的日记、逼自己吃自己不爱吃的东西 , 大到逼迫孩子改高考志愿、以及在哪里工作 。
而他们只一句“为你好”带过 , 并不觉他们是在控制你 。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文化环境的影响 。 在中国 , 多数的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认知 , 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 , 就该听自己的话 。 而从古至今以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 让不少的子女无从抵抗 , 只能接受父母的控制 。 第二个原因则是家长自己的创伤投射在了孩子身上 。 所谓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 , 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
有的家长可能由于在他们小时候就深受父母的控制 , 在潜意识中已经内化了这种行为模式 , 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儿女身上 , 形成了一种“遗传” 。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 , 尽管有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这种行为方式是不正确的 , 但依旧会无意识的复刻曾经父母的控制模式 。 还有的父母则是由于自己在社会上并未有成就 , 或是有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 强加于孩子身上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 为了培养孩子到达自己未曾到达的高度 , 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路走 , 比如一名有着医生梦的家长强迫孩子读医 。
这样的家长其实是有着极高的自尊 , 他们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价值 。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父母太过于“爱”自己的孩子 。 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中心 , 总是围绕着孩子转 , 想要对孩子完全了解 , 包括孩子的一举一动 。 他们忽视自己的价值 , 把孩子对于自己的需求当做价值 。 我们把此类关系称之为“共生关系” 。 他们会错误地将孩子需要的东西等同于他们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 。 即使孩子长大 , 他们的认知、观念、价值都是同父母捆绑在一起的 。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