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中国肿瘤登记已有约60年历史 , 肿瘤登记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 。 2020年7月 ,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综述 , 回顾了我国肿瘤登记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 并描述了1973年到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 。 该综述的通讯作者为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院士 。

4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本文插图


中国肿瘤登记的里程碑事件
中国最早的肿瘤登记中心 , 是1959年在林州成立 , 为了调查太行山地区食管癌高发情况;
1963年 , 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城市地区肿瘤登记中心;
20世纪70年代 , 第一个全国性的癌症死亡率回顾性调查完成 , 覆盖全国96.7%的地区 , 报告清晰展现了中国癌症死亡率模式和分布特征 , 发现了一些癌症高发地区 。
随后 , 更多地区建立了肿瘤登记中心 , 至20世纪90年代 , 12个登记中心运行 , 大部分位于癌症高发地区 。
第二次全国性癌症死亡率回顾性调查在1990-1992年进行 , 结果显示 , 中国从1973年开始癌症死亡率在增加 。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成立于2002年 , 中心每年都会收集、管理和分析肿瘤登记数据 。
2005年 , 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癌症死亡率调查 , 结果表明 , 从1973到2005年 , 胃癌、食管癌、肝癌的负担持续增高 , 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也呈上升趋势 。
肿瘤登记中心的数量从2008年的43个增加到了2019年的574个 。


4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本文插图


图1. 1959-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量和每年国家资金拨付情况
中国肿瘤登记的现况
截止2019年7月 , 中国的574个肿瘤登记中心 , 覆盖了全国4.38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31.5%) , 在被覆盖的人群中 , 48%来自城市登记中心 , 52%来自农村登记中心 。 肿瘤登记的最主要渠道是医学机构、医院和诊所 。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 肿瘤登记的形式也在变化 , 40%以上的肿瘤登记中心开始使用电子数据管理系统上报数据至NCCR 。 为了保证所有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质量 , 研制了中国肿瘤登记数据的国家标准 , 包括数据的可比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 只有被认为是高质量的数据才会被放入年鉴 。
40年来中国癌症的变化
过去40年来 , 中国癌症负担显著增加 , 中国人群死于癌症的比例从1973-75年的10.1%上升至2015年的24.2%;癌症的粗死亡率从74.2/10万上升至170.1/10万;但年龄标化死亡率从1990-92年的94.4/10万降低到2015年的77.9/10万 。 20年来年龄标化癌症死亡率大大降低 , 表明粗死亡率的上升大部分归因于老龄化人口的增长 。


4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本文插图


图. 1973-2015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变化情况
(A. 死于癌症的比例; B. 粗死亡率;C. 年龄标化死亡率)

食管癌和胃癌的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 , 而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年龄标化死亡率上升 。 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缺乏运动、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吸烟率高、空气污染可能都对中国癌症谱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

从2000到2015年 , 整体来讲 , 男性和女性的癌症粗发病率都增加了 , 女性的年龄标化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而男性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较为稳定 。 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膀胱癌 , 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和宫颈癌 。


4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本文插图


图. 2000-15年中国癌症粗发病率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变化趋势(ASR,年龄标化率;CR , 粗率)

整体来讲 , 癌症的5年生存率从2003-05年的30.9%上升到2012-15年的40.5% 。 生存率因癌症种类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 胰腺癌仅为7.2% , 而甲状腺癌可达到84.3% 。 8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 , 即食管癌、胃癌、喉癌、骨癌、宫颈癌、子宫体癌、膀胱癌和甲状腺癌 。 但更致命的肿瘤 , 例如胰腺癌和胆囊癌的生存率没有改善 。

参考文献:Lancet Oncol 2020; 21: e342–49


医咖会面向医生个人、医院/单位、企业提供各种科研服务 , 包括研究设计、统计分析、EDC系统、科研培训等 , 详情查看:医咖会可为你提供这些科研服务 , 助你解决各种科研难题! 。 快加小咖微信(xys2019ykh)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小咖微信咨询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