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理课题组综述:疼痛跨物种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对于揭示疼痛加工机制和检验镇痛方案效果都不可或缺 。 然而 , 典型的疼痛研究往往只选取单一物种为研究对象 , 很少结合人类和动物研究对象 , 开展跨物种研究 。 孤立地开展人类研究或动物研究可能使相关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和应用 。
【胡理课题组综述:疼痛跨物种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从跨物种的角度入手 , 一方面有利于在微观、介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上有机整合不同物种的研究成果 , 全面、系统地认识疼痛加工的神经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通疼痛治疗方法开发的各个环节 , 在研发镇痛方案的基础上 , 检验镇痛效果 , 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 总之 , 跨物种的研究手段对于疼痛机制的深入理解和镇痛方案的有效开发既十分重要 , 又非常必要 。
本文插图
近日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文版“青年科学家专栏”发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胡理研究员题为“疼痛跨物种研究:挑战与机遇”的综述文章 , 在概述跨物种疼痛研究对认识疼痛和缓解疼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 , 系统总结了以人类被试和啮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疼痛研究在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和评估方式上的差异 , 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寻找跨物种疼痛客观指标是整合跨物种疼痛研究成果、促进不同物种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 并以疼痛诱发的高频振荡信号为例 , 讨论了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必要性;最后 , 该文对未来开展疼痛跨物种研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 。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跨物种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跨物种研究的挑战
2.1.不同物种研究内容的差异
2.2.不同物种研究技术手段的差异
2.3.不同物种疼痛评估方式的差异
2.4.不同物种研究差异的原因
3.跨物种视角下的疼痛客观指标研究
3.1.基于神经影像的疼痛客观指标
3.2.基于电生理响应的疼痛客观指标
4.总结与展望
本文插图
图1疼痛跨物种研究:挑战与机遇
本文插图
图2人类和动物疼痛研究中常用的疼痛评估方式(口头报告vs.行为观察)和研究技术(非侵入性vs.侵入性)示意图.EEG:脑电技术;MRI:磁共振技术;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tACS:经颅交流电刺激;ECoG:皮质脑电技术;LFP:局部场电位;spike:神经元放电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
- 动脉粥样硬化综述如何
- Nat Rev Immunol综述: 过继细胞治疗中细胞网络调控T细胞持久性
- 深度综述:妊娠期肝病及其治疗方法
- AAN2021·癫痫专栏引用丨真实世界研究:布瓦西坦、左乙拉西坦、吡仑帕奈和托吡酯行为不良反应的系统综述
- 从10年两款到一年10款,抗体药物迎来爆发|Nature综述
- 抗癫痫药物治疗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的疗效系统综述
- 《NEJM》:喝咖啡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这篇综述给你答案
- 【醉仁心胸】非心脏手术中围术期心肌损伤筛查的专家共识 ——文献综述及专家共识
- 肥胖性心肌病独立存在!?中美学者综述
- 子宫肌瘤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