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在研新药REP 2139和HBsAg特异性发挥关键作用
乙肝在研新药REP 2139 , 是一种基于核酸聚合物(NAP)的乙肝药物开发项目 , 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靶向SVPs组装及分泌 , 进而能够阻止乙肝表面抗原从感染性肝细胞释放 。 近期 , 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上 , 研发药企Replicor公司和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在线发表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
本文插图
乙肝在研新药REP 2139 , 401研究回顾 , 功能性治愈益处
加拿大Replicor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治愈HBV、慢性HBV和HDV联合感染患者的私营生物制药公司 , 由该公司牵头与摩尔多瓦医科大学传染病系、摩尔多瓦感染临床医院、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埃森医院病毒学研究所、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埃森大学医院传染病科研究人员共同阐述了 , 以核酸聚合物为基础(NAP-based)联合治疗策略对功能性治愈HBV感染的益处 。
使用核酸聚合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V感染 , 其中95%的参与者伴有转氨酶升高 。 研究结果表明 , 本研究中 , HBV病毒反弹参与者占比为27%、部分治愈者(HBV-DNA< 2000 IU/mL , ALT正常)占比为38%、功能性治愈者(HBV-DNA检测不到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 LLOQ, ALT正常)占比例为35% 。
本文插图
还研究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升高、病毒学基线、治疗期间应答情况以及HBV治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 对REP 401研究(NCT02565719)的全部40名参与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包括观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GGT)曲线下的最大值和面积 , 基线病毒学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应答以及HBV治疗结果 。
所有参与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GGT)的升高 , 均为无症状 , 与基线病毒学状态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反应无关 , 但与基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降低≥3 log10相关 。 与乙肝病毒反弹或部分治愈相比 , 功能性治愈与谷丙转氨酶(ALT)发作的最低点显著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相关 。
本文插图
3/11(27%)、11/15(74%)和14/14(100%)的患者出现了ALT升高> 3X ULN , 而HBsAg < 1 IU/mL 。 期间 , ALT升高> 3X ULN < 1 IU/mL和< 10 IU/mL是部分治愈和功能性治愈的最佳预测因子 。 总体来看 , 在REP 2139联合pegIFN治疗期间 , 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 10 IU/ml时 , ALT、AST或GGT升高与部分治愈和功能性治愈相关 。
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处于更低水平时 , 更有效的HBsAg降低与功能性治疗的建立有关 , 这表明HBsAg特异性免疫在实现这一结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本研究人员认为 , 这些治疗里程碑可能与其他联合治疗策略 , 均有类似的积极预后价值(本研究数据及结论发表于2021年2月8日 ,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 研究人员来自加拿大、摩尔多瓦、德国) 。
本文插图
核酸聚合物(NAP):REP 2139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度
该化合物是由加拿大Replicor公司自主研发的乙肝新药项目 , 在REP 2139进入人体肝细胞后 , 主要通过阻止肝细胞内产生颗粒相关的任意SVP组装 。 该作用机制以往研究表明 , 能有效阻止乙肝表面抗原补充 , 降低乙肝表面抗原 。 该化合物以每周静脉滴注1次 , 主要靶点为抑制乙肝表面抗原释放 , 具有选择性的靶向SVPs组装及分泌 , 进而阻止乙肝表面抗原从感染性肝细胞中释放 。
从公开信息查询到 , 目前REP 2139仅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 , 国内暂未提交临床申请 。 同时 , 目前该化合物官方试验分期依然显示为Phase 2 , 暂未了解到其进入到人体III期临床试验的课题 。
【乙肝在研新药REP 2139和HBsAg特异性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作者已签约快版权维权服务 , 转载请经授权 , 侵权必究
推荐阅读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血脂高需要吃什么才好?
- 吃什么东西除湿气效果好
- 治疗咳嗽的食疗法有哪些?
- 玉米须能降血脂吗怎么做好吃
- 手术后可以吃姜吗
- 气血不足应该吃啥
- 高血压能吃鲟鱼吗
- 血脂高脂肪肝吃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