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已被多地禁用,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看看你家还有吗?


前不久 , 国家药监局发公告称将全面禁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生产 , 理由是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 目前 , 已经上市销售的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将被召回销毁 。

3种药已被多地禁用,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看看你家还有吗?
本文插图



一时间 , 酚酞片和酚酞含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不少使用过或正在使用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的人都很担心 , 自己的身体会出现问题 。 很多人摸不着头脑:毕竟也是用了很久的老药 , 突然被告知其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 这算怎么回事儿?
一、酚酞片:廉价的“通便老药”
经常便秘的人应该对酚酞片再熟悉不过了 , 酚酞片又称果导片 , 主要作用于结肠 , 是一种刺激性泻药 , 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和顽固性便秘 。
酚酞片进入人体后 , 会被小肠液分解 , 形成可溶性钠盐 , 从而增加肠胃蠕动 , 产生缓泻作用 , 最终促进排便 。 由于酚酞片价格便宜 , 而且见效快 , 前几年曾风靡大街小巷 。 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 , 甚至在减肥药中添加酚酞片 , 销售给需要减肥的人群 。
二、果导片也有“阴暗”的一面
酚酞片虽然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 但由于是临床处方药 ,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此外 , 酚酞片有严格的适应症 , 长期过量服用 , 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
1954年 , 一名两岁半的女童由于食用过多含有酚酞的巧克力泻药 , 出现了轻度腹泻 , 并伴随右脸和右臂抽搐 。 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之后 , 女童依然出现了持续性肌阵挛性癫痫 , 有时还出现全身性癫痫 。 最终 , 女童丧失了意识 , 在昏迷中死去 。 医生推测 , 女童的死亡可能与酚酞诱导的超敏反应导致脑炎有关 。

3种药已被多地禁用,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看看你家还有吗?
本文插图



随着酚酞使用频率的增加 , 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也越来越多 。
临床研究显示 , 酚酞含有刺激性成分 , 长期大量使用 , 可能会引起胃肠黏膜炎症 , 如皮炎、肠炎等 , 甚至造成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 , 诱发心率失常 , 威胁生命安全 。
这些都还不算是最致命的 , 让酚酞彻底被否定的是 , 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 使用酚酞泻药350次以上的人群 , 发生肠癌的风险是不使用者的3.9倍 。 这意味着 , 酚酞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 随后 ,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 长期大量使用酚酞确实会增加致癌风险 。
三、便秘滥用泻剂 , 危害极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高脂饮食、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 让越来越多的人备受便秘困扰 。 为了缓解便秘的痛苦 , 一些人开始使用泻药 , 并且尝到了甜头 , 逐渐产生了依赖性 , 造成了“没有泻药的帮助 , 根本拉不出来”的局面 。 然而 , 便秘滥用泻药 , 危害极大 。

3种药已被多地禁用,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看看你家还有吗?
本文插图



一方面 , 一些含有强泻剂成分的泻药 , 基本都含有蒽醌类成分 。 蒽醌类成分会使结肠黏膜发生色素沉着性病变 , 导致结肠黑变病 , 增加结肠癌风险 。
另一方面 , 滥用泻药还会损害肠动力 , 使肠道对泻药产生依赖性 , 不仅不利于改善便秘 , 反而会使结肠运动功能紊乱 , 最终导致不用泻药就无法自行排便秘 , 造成恶性循环 。
泻药不能滥用 , 也不能乱用 。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通便药物包括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散、蓖麻油、开塞露等 。 一般情况下 , 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来说 , 应优先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改变排便习惯等方式来缓解便秘 。 在基础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 再酌情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 而不建议一便秘就使用泻药 。
附:这些常用药 , 已被多地禁用
除了酚酞 , 以下三种药物也已经被多地禁用 。 我们在用药前 , 应多留个心眼 。
1.安乃近
安乃近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 , 属于解热镇痛药 。 由于安乃近副作用较强 , 目前 ,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已经淘汰了安乃近 , 去年3月 , 国家药监局也发布公告 , 停止安乃近注射液、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儿安乃近灌肠液等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 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
安乃近的副作用 ,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二是引起荨麻疹、渗出性红斑等皮肤过敏反应;三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 严重会导致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