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免疫治疗患者,该怎样安排饮食起居?超全指导来了( 二 )



靶向、免疫治疗患者,该怎样安排饮食起居?超全指导来了
本文插图



此外 , 还应当避免不洁净食物和生食肉类 , 如不新鲜的食物、生鱼片、贝壳类刺身等 , 这是由于治疗期间 , 患者免疫力较差 , 相比健康人更容易被细菌、寄生虫感染 。
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高淀粉的食物 , 这些食物的主要问题是会导致超重或肥胖 , 其中肿瘤细胞会更强力地摄取葡萄糖 , 会直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恶化 , 从而增加肿瘤死亡、复发的风险 。 因此 , 忌口高脂肪、高糖、高淀粉的食物 ,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大有裨益 , 尤其是接受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 , 胃肠道由于药物原因比较脆弱 。 在过年期间 , 要切记不可暴饮暴食 , 多吃天然的食物 , 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
03 大分子单抗类药物使用期间的饮食注意
大分子单抗类药物种类繁多 , 传统药物有曲妥珠单抗、抗血管生成的贝伐珠单抗 , 以及与靶细胞膜分化相关的利妥昔单抗等 。 尤其是最近十年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带来了抗癌治疗的最大革命 ,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激活体内的抗肿瘤T细胞攻击肿瘤组织 。
然而 ,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对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有着巨大影响 。 究其原因是 , 肠道的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 , 存在超过70%的T细胞 , 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 加拿大研究表明 , 肠道细菌竟可以使癌症免疫治疗的有效性提高四倍!因此说来 , 治疗不仅仅是药物的事情 , 更有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肠道菌群等参与其中 。 在治疗期间 , 只有正常作息和规律、保持均衡饮食 , 才能保证人体肠道菌群的生态完整 , 实现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 。
今天就来说一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靶向、免疫治疗患者,该怎样安排饮食起居?超全指导来了
本文插图



①要避免饮食太单一
【靶向、免疫治疗患者,该怎样安排饮食起居?超全指导来了】饮食单一会直接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来源单一 , 菌群的多样性变少 , 长期只吃少数几种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异常 。 所以蛋白质、脂肪、碳水、蔬菜、水果、肉类等均衡搭配 , 更可能养出多样化的菌群和平衡强大的免疫系统 。 必要情况下 , 可以口服益生菌制剂 , 这样能有效的改善人体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 能大幅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 。
②重视膳食纤维的补充
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 。 通常来说 , 食物中膳食纤维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和各种谷类 。 我国居民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谷物 。 全谷物和杂豆富含膳食纤维 。 因此除了摄入足量的蔬菜水果 , 建议主食粗细搭配 , 注意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 。

靶向、免疫治疗患者,该怎样安排饮食起居?超全指导来了
本文插图



③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于肠道细菌 , 是无差别消灭 , 也就容易导致误杀很多正常细菌 , 会改变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组成 , 会抑制或消灭肠道内的有益或有害菌群 , 引起肠道菌群失衡 。 这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原因 。 这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的使用效果影响巨大 。
④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了缓解患者在用药期间的皮肤、腹泻、血液系统、肝功能等不良反应状况 , 增强抵抗力 , 应加强营养 , 吃高蛋白 , 低脂饮食 , 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 偏清淡且易消化 。 忌吃刺激性、辛辣的食物、忌油腻 。
⑤多运动 , 畅情志 , 慎起居
运动不足会影响肠道动力 , 肠道动力存在障碍时 , 食物推进速度减慢 , 细菌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大量繁殖 , 也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 肠道也是情绪器官 , 要注意调畅情志 , 怡情养性 , 保持心情舒畅 , 及时减压 , 适当放松自己 。 起居规律 , 不熬夜晚睡 ,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 保证充足睡眠 。
靶向、免疫治疗患者,该怎样安排饮食起居?超全指导来了
本文插图


参考资料:
[1]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
[2]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白皮书于康
[3]Goncalves M D,Lu C,Tutnauer J,et al.High-fructose corn syrup enhances intestinal tumor growth in mice[J].Science,2019,363(6433):1345-1349.
[4]Zhi Peng,Siyuan Cheng,Yan Kou,et al.,The Gut Microbiome I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Response to Anti–PD-1/PD-L1 Immunotherapy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2020),DOI:10.1158/2326-606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