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失眠、睡不着?需要对症治疗!中医送你4个治失眠的“良方”
近日 , 百度健康发布“2020国人健康搜索大数据” , 通过对搜索数据、相关内容点击率的整理 , 洞察过去一年大众对健康内容的喜爱偏好 。
在“不同年龄用户主要的健康困扰”类别 , 精神压力、睡眠问题等字眼频频出现 。
本文插图
在职场人健康困扰中 , 毫不意外 , 困扰打工人们的依然是睡眠 , 同时还有腰肌劳损、肥胖等问题 。
本文插图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 , 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 这意味着约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 , 而这一数据仍在持续上升 。
一、有没有失眠 , 怎么判断?
失眠 , 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 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 中国有接近5成的调查者 , 在过去1个月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 。
睡不着是失眠吗?睡得少是失眠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将失眠定义为 , 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缓解 , 依然对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感动不满 , 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本文插图
所以失眠不是单纯依靠睡眠时间来判断 , 部分人虽然睡眠时间短 , 但睡眠质量不下降 , 也不存在日间功能损害 , 这种程度不能视为失眠 。 如何诊断自己是否患有慢性失眠 , 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标准:
存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睡眠异常症状: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
存在一种或者多种相关的日间症状: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日间思睡;行为问题 , 比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精力和体力下降;易发生错误与事故;过度关注睡眠问题或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
睡眠异常症状不能用没有睡眠时间或不良睡眠环境来解释 。
睡眠异常症状和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
睡眠异常症状和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
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解释 。
必须同时符合以上6项标准 , 才能判定为慢性失眠 。
二、失眠的危害不可小觑
偶尔的失眠 , 可通过隔天的补眠来进行调节 , 但长期的失眠危害却十分巨大 。 轻则导致精神萎靡、反应能力变慢 , 重则会诱发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精神病等各种疾病 。 近年来 , 不少国外研究报告都一一论证了失眠与疾病的相关风险 。
本文插图
Sleep Med:睡眠质量较差 , 增加多种慢性疾病风险
国际杂志Sleep Medicine上刊登了一项来自西安大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报告 , 科学家们选取了45岁以上3万多名成年人进行分析 , 发现睡眠的质量和时间差 , 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发生 , 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和癌症等 。
JA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增加人群痴呆症几率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杂志上 , 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与高风险的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 研究者Melinda Jackson博士指出 , 失眠所增加的β-淀粉样蛋白会在机体大脑动脉壁上积累 , 使得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 。
Physiol Geno:睡眠质量不佳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组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睡眠与血压改变之间的关联 。 此次研究以大鼠为测试对象 , 在Physiological Genom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显示 , 当小鼠的睡眠周期或计划发生异常时 , 其血压就会增加 , 即使当其睡眠周期回归至正常时 , 其机体血压依然会维持升高水平 。
三、治疗失眠 , 中西医各有招数
在失眠的认定及解决方法上 , 中医与西医有不同的观点 , 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 。
西医:
认为失眠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的 , 治疗失眠主要应用精神类药物配合心理行为进行治疗 , 多以神经中枢药物为主 , 如镇静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
但西药治疗易出现药物依赖及停药反跳 , 使患者出现耐药性 , 不宜长期服用 。 对于失眠非严重者 , 也可尝试物理治疗 , 调节情绪 , 缓解压力 , 比如睡前听舒缓音乐、钢琴曲等 。
中医:
推荐阅读
- 总是口干想喝水是什么原因呢?
- 肚子总是胀胀的是什么食物造成的
- 皮肤过敏能吃冬菜吗
- 男儿补气血都有哪些收藏的大招
- 吃什么可以缓解失眠呢?
- 有什么食物可以治疗失眠?
- 宝宝饮食 宝宝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 怎样食疗治失眠 且看中医常用的治失眠食疗方
- 喝完水就想尿怎么办
- 最佳的失眠的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