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导游词|晋阳太原导游词( 三 )
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 。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 。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 。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晋阳太原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晋阳城易守难攻 。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 。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 。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
太原毕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须再建新城 。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周围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此太原又有阳曲之称 。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 。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 。新建的太原发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 。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棡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 。朱棡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砖城,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 。至今太原许多地名仍沿用当时城门名,如大南门、小东门、大北门、旱西门等 。清代以太原为山西省会 。民国时期始设太原市(1927年) 。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 。解放后近半个世纪,太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拥有160万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家辈出 。春秋时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魏晋时期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著名诗人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宋代有书画家米芾;金代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傅青主、阎若琚等,均对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的如晋祠古建筑群,天龙山及龙山石窟雕像,祟善寺、双塔寺、净因寺、多福寺、文庙、纯阳宫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理想的旅游场景,让我们逐一加以品
推荐阅读
- 晋祠读后感
- 双城记|《双城记》读后感
- 山西春节习俗
- 东阳湖水利风景区|精卫湖水利风景区解说词
- 《师旷撞晋平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 《师旷撞晋平公》原文及译文
-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
- 《郁离子·晋灵公好狗》原文及译文
- 《晋书·王济传》原文及译文
- 《晋书·左思传》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