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微生物知识点精选自整的,含852微生物的重点,干货满满!( 三 )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区分
●(1)固体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 , 有琼脂、明胶、硅胶等 。 (1.5-2.0%)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
●用于微生物分离 , 鉴定 , 计数 。 如图 , 微生物分离成菌落、菌苔 。 图中为大肠杆菌菌落 , 是用涂布平板法得到 。
●(2)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添加量0.2-0.7%
●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 。
●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 。
●用于观察微生物运动特征 。 半固体直立穿刺如图 , 左侧试管中微生物不运动 , 而右侧试管中微生物运动 , 因而两试管中现象不同
●用于观察微生物运动特征的半固体培养基 。
●(3)液体培养基
●用于观察微生物生长状态 。 如图 , 此例中左侧为表面生长 , 右侧为沉淀生长 , 中间两个为均匀混浊生长 。
●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 。
●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 , 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 , 适于作生理等研究 , 由于发酵率高 , 操作方便 , 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
●(4)脱水培养基
●孟加拉红培养基
●又称脱水商品培养基或预制干燥培养基
●指含有除水以外的一切营养成分的商品培养基 。 使用时只要加入适量水分并加以灭菌、分装即可 , 是一类既有成分精准又有使用等优点的现代化培养基 。
●按照培养基用途区分★
●(1)基础培养基
●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 基础培养基 。
●(2)加富培养基
●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提取液制成的培养基 。 用于培养要求比较苛刻的某些微生物 。
●(3)选择培养基
●是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 , 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 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 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
●酵母富集培养基
●葡萄糖5%、尿素0.1%、(NH4)2SO4 0.1%、KH2PO4 0.25%、Na2HPO4 0.05%、MgSO4·7H2O 0.1%、FeSO4·7H2O 0.01%、酵母膏 0.05% , 孟加拉红0.003% , pH4.5
●Ashby 无氮培养基(富集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用)
●甘露醇 1%、KH2PO4 0.02%、MgSO4·7H2O 0.02%、NaCI 0.02%、CaSO4·2H2O 0.01%、CaCO 0.5%
●Martin 培养基(富集土壤真菌用)
●葡萄糖 1%、蛋白胨0.5% , KH2PO4 0.1%、MgSO4·7H2O 0.05%、琼脂 2%、孟加拉红0.003%、链霉素30μg/mL、金霉素2μg/mL
●含糖酵母膏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富集乳酸菌用)
●葡萄糖 2%、酵母膏 1%、KH2PO4 0.1%、MgSO4·7H2O 0.02%、pH6.5
●(4)鉴别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 , 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 , 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 如鉴别大肠杆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 ,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刚果红培养基 。
●伊红美蓝(EMB)培养基:用于鉴别大肠杆菌 。 右图中是大肠杆菌菌落 , 菌落表面反光 , 有金属光泽 。
●原理★
●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 , 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 , 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 而产气杆菌则形成呈棕色的大菌落 。
●在碱性环境中不分解乳糖产酸的细菌不着色 , 伊红和美蓝不能结合 , 故沙门氏菌等为无色或琥珀色半透明菌落 。 金葡菌在此培养基上不生长 。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 , 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 。 如果有大肠杆菌 , 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 , 菌体带H+ , 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 , 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属光泽 。
●按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否完全区分
●(1)基本培养基
●亦称“最低限度培养基” 。
●它只能保证某些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 , 是含有营养要求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 常用“[-
”表示 。 这种培养基往往缺少某些生长因子 , 所以经过诱变过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 。
●(2)完全培养基
●如果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氯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酵母浸出物、蛋白胨等) , 即加入生长因子而成完全培养基 。 完全培养基可用来满足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生长需要 , 常以“[+
”表示 。
●(3)补充培养基
●如果往基本培养基中有针对性加进某一种或某几种营养成分 , 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需要 , 这种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 常用某种成分如“[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