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自学教学视频|关于“自学-自教”尝试的教学随笔(13)



5、作者对屏风怀有怎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注意到“心生向往之情”“实在微妙”“外国人齐声称道”等词句,表现了喜爱、赞赏、自豪感等,还有一个学生从最后一段理解,认为正因为作者太喜爱屏风了,所以希望建筑师、家具师们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屏风来,角度独特,也应该是对的,值得肯定 。但还有些语句学生没有注意到 。我就特意作了提醒:作者怎么看待“屏风”这个词语的?听到跟屏风有关的古诗句时,是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于是找到“富有诗意”“令人销魂”等词,从中体会到喜爱、陶醉的思想感情 。

6、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能不能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动笔写下这篇文章的?

学生到文章中找相关依据 。有一个学生很聪明,发现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猜测说本文是为他们而写的,目的是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表示肯定,然后进一步讲述:这可能是作者看到现在许多屏风的制造和使用,把诗意弄丢了,把艺术美感弄丢了,心里感很遗憾,所以专门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发出呼吁,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把这种珍贵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

7、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学生的回答已经远超出参考书的理解 。有一个学生说:古诗是古人写的,说明古人很关注屏风,用诗词表达了对屏风的喜爱;而作者引用古诗,也是表达了对屏风的喜爱;另一个学生说,古诗描述了屏风,说明屏风历史悠久--这时有其他学生发出笑声,我说,他说得很好,他的思维角度很独特,很有创造性,也说得很对 。还有个学生说,引用古诗词,使文章的风格也很典雅,富有诗意 。我立即肯定了她的思考角度--从文章的语言风格角度来理解,也是很可取的 。最后,我补充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屏风和古诗词都属于传统文化,屏风上的书画,本身就通常题写有古诗词或来自诗词的意境,把古诗词引用到说屏的文章中,是很相称的,很协调的,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

最后,关于思维的创造性,我说,中国的学生因为要应付考试,从小就被标准答案给套住了,脑里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有,也会怀疑自己,经常会这样想:我的答案跟标准答案是不是能符合?所以中国的学生很乖,很少胡思乱想,很少标新立异,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就丧失了创造性 。其实迷信标准答案就是迷信某一个人,因为标准答案也无非是某一个人的脑袋里想出来的 。你的看法也许比他还要高明呢 。这堂课,我们班一些同学的想法,就比教参上的答案要高明得多 。千万不要迷信他人,千万不要自套枷锁,一定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曾经写过一篇随感,标题就是《标准答案的罪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