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自学教学视频|关于“自学-自教”尝试的教学随笔( 九 )



然后我又检查了两个同学的默写,让其到黑板上默写全文,其他同学仍旧完成自学任务 。如果基本任务都已经完成,就钻研课文,主要任务就是自己针对课文内容去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围绕作者的表达意图来提,并尝试解答 。

下课前再一次齐背了课文,并嘱其准备好下堂课的讨论交流 。但我隐约有点担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未必能提得出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交流未必能有多少深入充分 。这当然没办法,理解能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只好先试试吧 。

14、提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懒于参与是课堂低效的根源

星期五课堂上布置自学,原定计划是今天课堂上给他们半节课讨论问题 。但是我那时就有个担心,课堂上他们提不出多少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导致交流的效率不高 。昨晚(星期天晚上),我又专门为这事到教室里作了布置,让他们事先准备充分点,以免课堂上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 。

今天的课堂上,我首先布置他们朗读,接着抽读了几位同学,并进行评价 。做这步工作的目的是,看他们能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如果能够读得好,说明他们对文章的意思基本上理解了 。但是读得并不是很理想,文中的那种意境并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我又作了范读指导 。

然后是组织讨论 。先挑选一位主持人,主要是组织同学们提问及讨论 。但主动报名的人很少,等了大半天没人举手,最后还是朱梦圆承担了这个任务 。

朱梦圆的主持做得挺好,先让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问,然后组织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完毕,让同学们接着提问;如果问题最后没有得到解决,就先存疑 。

有几个问题还是不错的:有人认为“是日更定矣”,课文注释弄错了,不是指晚上,而是指早上八点,引起大家到文中找依据,有理有据地开展辩论;有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有问“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写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象?有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更有痴似相公者”所指何人,是不是同一人?有问“为什么要写出“是金陵人”,也有问量词的表达作用 。

但讨论时,大多是不甚了了,缺少透彻的理解 。

课堂上存在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讨论交流的效率不高 。一是提问的同学少,二是参与讨论的同学少 。本来打算给他们半节课的时间,基本上解决问题,但从实际效果看,拖拖拉拉一节课,也没有几个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 。课堂上的热闹是少数人的,许多人干脆就是无事可做,既没有问题要提,别人提出的问题又不参与讨论,就那么干坐着,有些甚至无聊到玩指甲,翻看别的东西等等 。这就可见,他们多数人事先根本没有深入思考过,即使别人思考过的问题,他们也仍然不愿意去思考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