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 细胞治疗与药物治疗有何不同?未来的临床医学将向何方发展?( 二 )


与传统西药、中药治疗不同 , 干细胞治疗用的是活细胞 , 这些活细胞从体外被转移到患者体内后 , 有些以游离状态存在和生长 , 有些则会与其他组织细胞粘附在一起生长、增殖、分化 , 但都是被植入人体的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功能单位 , 所以称为干细胞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治疗 。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 , 由于植入的是活细胞 , 干细胞移植治疗较传统的西药、中药治疗有许多优势:第一 , 几乎没有副作用 , 或者副作用很小 , 如利用自体细胞、同种异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的移植治疗;第二 , 对于某些传统治疗手段无效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疑难疾病 ,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第三 , 移植到人体的细胞 , 具有生物活性 , 能够不断地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相反 , 一些中药、西药成分在体内很快被代谢分解并排出体外 , 丧失药效 。
细胞治疗的优越性 , 是药物治疗无可比拟的 。 试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例说明 , 足可见一斑 。
1、直接方式作用机制
(1)归巢 。 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损伤的组织器官 , 在该组织器官特定微环境诱导下 , 通过增殖分化 , 发育为损伤的组织细胞 , 进而对损伤的组织器官进行修复 。
(2)促进外源干细胞植入患处 。 移植到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 , 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 , 促进外源干细胞在体内植入 。
(3)定向分化与多向分化 。 间充质干细胞直接移植或归巢到患病组织器官后 , 在该组织器官特定微环境诱导下 , 通过分裂增殖 , 分化发育为与患病组织器官细胞种类相同的细胞 。 在这个过程中 , 干细胞通过某一微环境诱导 , 基因组发生重编程 , 发育形成某一组织类型细胞 , 进行定向分化;或者通过不同微环境诱导 , 分别发育形成不同组织类型细胞 , 进行多向分化 。
2、间接方式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远程分泌可产生种类繁多的细胞因子 。 根据主要功能 , 细胞因子可分为:①生长因子类:干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②集落刺激因子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③趋化因子类: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④白细胞介素(IL)类:IL-6、IL-8等;⑤干扰素(INF)类:INF-γ、INF-α、INF-β等;⑥神经营养因子类:神经营养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⑦ 转化生长因子( TGF)类:TGF-β1、TGF-β2、TGF-β3、TGFβ1β2、骨形成蛋白等;⑧肿瘤坏死因子(TNF)类: TNF-α、TNF-β等;⑨酶类: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纤溶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 细胞因子的特点是含量甚微 , 但作用巨大 ,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
(1)双向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2)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抗凋亡;
(3)造血支持作用及参与或促进血管再生;
(4)激活内源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患病组织器官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去分化 , 启动基因组重编程 , 开始增殖分化 , 形成大量新细胞 , 修复再生患病的组织器官;
(5)抗衰老、抗瘢痕等 。
未来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说过:“从理论上说 , 应用干细胞技术能治疗各种疾病 , 且其相较很多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生前也说过:“未来 , 干细胞可攻克一切疾病 , 望来者勇敢开拓新世界!”美国著名生物学家乔治?戴利说:“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 , 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 ”
干细胞能够治疗的疾病 , 目前已经知道的有100多种 。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 干细胞对许多难治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 。 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组织缺损性疾病、创伤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放射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缺血性疾病等 。 干细胞还可用于调理亚健康、抗衰老、美容等 。 干细胞的应用涉及到人体的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免疫等各大系统 。 细胞治疗真的是大势所趋吗?
从传统药物治疗到细胞药物治疗 , 是一个医学领域巨大变革 , 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 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干细胞治疗仅是一个过渡 。 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体组成的 , 而器官则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 , 所以组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组织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居于关键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