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交流材料|怀柔区语文教研活动交流材料( 三 )
3.生活对接法
所谓“生活对接法”就是教师在短短的20分钟的习作指导课上,巧妙地创生习作内容,创设习作情境 。教师以情动情,在极短的时间内或用语言,或用媒体,或演小品等教学方式,架起生活与课堂的桥梁,使学生由此及彼,达到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的教学效果 。
刘娜老师运用“生活对接法”成功地执教了北京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练习6中的第5题:围绕“即将离开小学的时候”这个意思,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在这节习作指导课上,刘老师依据文本中仅有的23个字,根据学生的主体实际和教师的自身实际,大胆地创生文本,创设了这样的习作情境:
课始刘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情导入,以情动情:同学们还有一个月就要小学毕业了,离开这个我们生活学习六年的校园告别与我们朝夕相处六年的老师同学,解下我们佩戴了六年的红领巾,在这即将离开小学的时候,在学习之余,许多同学都在干着一件事,那就是在留言本上写留言 。一个留言本全班都能传到,很多同学也不忘让老师写上一页 。今天,老师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写留言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学校留言簿、老师留言簿、同学留言簿、自己留言簿 。并接着说:“把你最想对他说的那句话写在相应的留言簿上,要求写之前写上对方的姓名,也就是写给谁的 。你最希望谁跟你写留言,就把对方的姓名写在自己留言簿上 。”学生触景生情,水满则自溢,情动而辞发 。此时,学生心中那份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的深深的情感,已经溢满了整个心胸,学生围绕着这个话题,积淀了充盈的情感,也积累了相关的语言,这些语言储存在学生的心里,已经产生了言语的冲动和欲望,有了表达的需要,学生个体达到了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写作佳境 。教师恰当地运用“生活对接法”,使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条快行线,使学生对“写什么”产生自然真实的情感流动,使学生在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了做人的感染和熏陶 。实验表明,多数作文的指导适合运用“生活对接法”,尤其是写人记事的作文指导 。
第四步:课题阶段总结彰显“体验性习作”成果
在历时2年多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整合了习作内容、教师和学生资源,在习作指导教学中运用了“现身说法法”、“画图想象法”、“生活对接法”等指导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的习作思维率动、热身后,我们又用此表对相同的学生进行了复测 。
表二: 单位 (人)
你想上作文课吗?你想写作文吗?你在作文中常常无话可说吗?你觉得写作文很难吗?
①想(87 )
②一般(63)
③很想(20)
④不想(13)①想(68)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春季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体育教研员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音乐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2022大学教研室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年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