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 二 )



二、临帖入古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 临帖的准度和深度决定书法学习的高度 。临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但对临帖的认识、临帖的方法、临帖的深度、临帖的目的、临帖的作用等 , 好多人是一头雾水 。这次培训班的老师都非常强调临帖的重要性 , 不但用大量时间讲授临帖的方法 , 还给大家亲自示范 。虽然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乏兰亭奖得主、多次入展国展的作者 , 但在老师眼里 , 大家都还没过临帖这一关 。洪老师说 , 书法学习的第一个核心是对经典的研究 , 对古人优秀范本的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 。洪老师认为 , 线和线的空间关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内容 。所以洪老师讲 , 临帖的时候 , 眼睛里是没有汉字的 , 只有毛笔的线条、力量感的表达 , 临帖的心理状况是从字帖到纸的过程 , 什么样的临帖让我们得到的信息量最大呢?人的参与 , 要用我们的眼光去感悟古人写字的心理状态、方法、思维方式等 。临摹要解决两个方面 , 追问六个问题 , 一是怎么起笔、行笔、收笔 , 二是在哪里起笔、行笔、收笔 , 只要一行笔就决定了线条的空间存在 , 临帖不是简单的对形态的模仿 , 要追寻跟古人最接近的书写状态 。陈忠康老师直接说 , 学习书法最好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唐人 , 把自己的思维、心境调整到跟古人相同 , 包括价值观 。他说 , 临地像、临地准是最高标准 , 意临是骗人的 , 辩证的说每个人都是意临 , 不可能是复印机 。往往自己以为很像的时候 , 其实还是有许多差距 , 人的眼睛的观察是有些盲点的 , 并且手部神经能否跟上 , 肌肉也是有记忆的 , 不经过强化训练是不会有记忆的 , 晋唐的书法是需要很缜密的运动 。陈海良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毕业的 , 也是学院派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手 , 他说 , 但凡在书界走出来的人都是临帖能力非常强的人 , 意临那是胡扯 。于钟华老师是陈振濂先生的高足 , 曾作陈先生秘书十余年 , 更注重临帖 , 他曾创立魔鬼训练营书法培训班 , 专门解决临帖的问题 。

至于怎样去临帖 , 几位老师有个共同的特点 ,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 , 一笔一划的对照临 , 先求其形 , 后求其神 。训练的方式一改我们通常的通临、抄帖的习惯 ,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 反复强化训练 , 积少成多 。只有把每个字的问题解决了 , 方可通临、背临 。忠康老师在当今有着“复制古人”的美誉 , 他对临帖的要求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 , 连一个小牵丝都不放过 , 他认为临帖的准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书家高度的唯一标准 , 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书家都是非常精准的吸收了前人的笔法之后才做出改造的 。他说 , 好多人把字帖临到一定程度就深入不下去了 , 造成了视觉疲劳 , 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 , 我们要对每个字帖常学常新 , 要克服不断换帖的毛病 。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训练一双纯正之眼 , 大家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纯 , 写的字看不出来出处 , 要做到无一笔无来处 , 肢解式的临摹很重要 , 大幅度地一遍一遍的抄写是没有用的 。他认为 , 涂涂改改是个很好的习惯 , 着魔每一个点画 , 要看你来电的字 , 每天都要在新鲜的感觉状态下去写字 , 不妨可以死记硬背一点 , 每天消化一点 , 书法最怕被动临摹 , 每天练习一个小时是永远练不出来的 , 最低极限是每天四小时以上 , 生活刻板的人也练不出字来 , 要有性情 , 人最兴奋的时候创作的灵感就来了 , 有感觉的状态下写字就是记忆 , 人的记忆是需要唤醒的 , 先写正一点的字 , 再写草一点的字 , 可先做局部练习 , 再做总体练习 , 不能通篇临 , 不能抄帖 , 每天坚持 , 一俩月下来肯定有大的突破 。要老老实实的方法 , 不要花拳绣腿 , 学点流行趣味 , 不要信笔乱写 , 要下笔有由 , 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 看到自己的不足 , 爱面子和虚荣是最大的障碍 , 要自我反思 , 要虚怀若谷 。现在好多人的大趣味都基本一致 , 就是钢笔字的毛笔化 , 抱住一个古人一直走下去 , 就是名家 。厚甜老师给我们训练颜真卿《祭侄稿》时用了一种方法 , 大家感觉很有效果 。他选择了字帖里最能代表颜氏行书特点的两行字 , 要求我们做三个练习 , 一是弱化练习 , 要求大家用比较平和的笔调把这两行字临习二十遍 , 弱化颜体的特点 , 但必须是《祭侄稿》的笔调;二是做一个强化练习 , 把颜氏行书的特点夸张 , 比如颜氏行书的线条张力、墨色变化、篆籀笔法等特点进行夸大处理 , 练习二十遍 , 体验颜氏行书的特点;三是按原帖原汁原味的临习二十遍 , 三个练习做完 , 选出每一次最好的一张 , 全班进行交流 。这样的强化训练对把握《祭侄稿》的特点有很有效的作用 。忠康老师也讲 , 临帖不能追求一步到位 , 先把部分自己不会的笔画练习上百次 , 先注意一个问题 , 为什么学院派解决问题快 , 就是反复解决问题 , 重复练习 , 这就是方法 , 这就是捷径 。临摹不准是观察力有障碍 , 好多人只盯着墨的东西 , 中国人讲计白当黑 , 要注意字的轴线、外接圆、外廓线、边廓线、字外空间、字内空间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