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 四 )



四、书法艺术必须技术性与文化性并重 , 最高境界是综合文化学养的情感表达 。书法的技术性和文化性是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 去年龙开胜先生在《书法报》发表的文章《书法是文化的更是技术的》一文引起一时热论 , 从当下的一些展览来看 , 好像书法是纯技术的技法、设计比赛 , 看不出什么文化元素 , 但书法艺术的本真是它的文化性 , 几位老师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书法艺术文化性和性情表达的根本特性 。厚甜老师说 , 玩书法玩的是高贵的文化 , 高贵的人才能玩高贵的文化 , 练书法就是炼人生 , 修炼技术的同时要修炼人 , 要有敬畏之心 , 从点滴开始 , 注重修为 , 把自己的生命状态调整到一个高境界 。忠康老师也讲 , 练字过程就是人生改变的过程 , 中国书法讲究的是艺术为人生服务 , 做人做到什么层次 , 字就写到什么层次 。每一个练习书法的人都要练就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 会读书的人不一定成为书法家 , 不会读书的人绝对成不了书法家 , 最多是个写字匠 , 读书去俗 。于钟华老师几乎每节课都要举例阐述做人与学书的关系 , 他用十几年来作陈振濂老师的弟子、秘书的亲身体验 , 讲述做人、做学问、练书法的关系 , 他说 ,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时代 , 有的人入了几次展、获了几次奖就飘飘然了 , 出名的早 , 说明危险期提前到来了 。忠康、海良老师也多次讲 , 在北京 , 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使自己静下来 。他们几位都认为 , 书法创作离不开人的参与 , 也就是情感的参与 , 海良老师讲授草书 , 更注重创作中情感的宣泄 , 人生坠地 , 便为情使 , 大草书一直要宣泄情感 , 他认为书法比的不是技术 , 而是想象力 , 一幅好的作品体现的是你的人格 , 如其学、如其人 。没有精准的技术 , 不能准确的表达书家的情感 , 但只有技术 , 没有文化仅仅是个写字匠而已 。

我要特别阐述的是于钟华博士对晋唐古法研究成果的讲述 , 使各位学员眼前一亮 , 他认为 , 自唐以后 , 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追寻古法的历史 , 宋元以来 , 古法尽失 , 那么 , 真正的古法是什么呢?人们都在追寻 , 曾今出现了米芾、赵孟睢⒍洳⑼躅臁捉兜缺冉辖咏跏媳史ǖ氖榧遥嵌济挥械玫秸嬲慕乒欧āS诶鲜θ衔票史ㄊ鞘榧以诙院鹤稚竺廊鲜兜幕∩希浞址⒒尤说闹竿笤硕δ芎兔试硕媛傻淖匀皇樾矗擞孟执队凹际踅岸王”系列法帖进行放大分析 , 并用束毫、铺毫、正锋、侧锋等方法给大家做了示范 , 运用这种方法临习王氏系列行草书 , 大家都感到的确容易上手 , 但有的学员认为这样写出来的线条虽然比较灵动、可比较单薄 , 是不是真的晋唐笔法还有待商榷 。钟华老师是书法学硕士 , 哲学博士 , 对古文字学颇有研究 , 他用哲学的思维解析古典书法 , 寻找晋唐古法颇有新意 , 尤其是他总结出的晋唐古法的许多结字、布白、章法的特点 , 形象生动 , 便于理解记忆 , 比如他总结的字形结构中的射孔玲珑、如川之泓、一脉相承等;他从文字学的角度探测书法艺术的本源 , 也很有见地 , 颇具启发意义 。可每一种新思想的出现总会引起诸多的讨论、甚至反驳 , 但真理越辩越明 , 我们期待书法艺术的研习呈现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