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读后感|《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四 )


暑假期间 , 精心阅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 , 感受很深 ,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 ,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卢梭的儿童中心说 , 都是在倡导“以人为本”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 , 我们到底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 还是炫耀自己?这个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已不需要质疑 。而如何让孩子们在有效的课堂上展示自己才是我们第位老师最值得关注的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就讲了不少的例子及相关的分析 。雏鹰要展翅飞翔 , 就应该给它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 学生想要学得更多的东西 , 就应该真正拥有课堂 , 教师只需聆听、引导 , 用真诚的语言给与赞赏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 , 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 , 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 且思且行 , 不断反思 。在教学中 , 我感到教师有没有童心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童心就是真诚 , 童心让人心上无邪 , 身上无恶 , 形上无垢 , 影上无尘 。作为教师 , 有童心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 。说教师没有童心 , 就是教师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 , 把教学当做一种工作 , 一种机械化的工作 。有童心的教师学生喜欢 , 工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我有感于此书中的几点做法:做领关雁给学生示范 , 显真诚---在现实教学中 , 教师的示范和声情并茂的讲解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关键 , 跟学生一同成长 , 会使学生感到亲切 , 更加喜欢学习 。亲人般的称呼学生 , 显亲情---很多名家教授 , 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 , 让人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如果当小学老师 , 绝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 , 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 , 愚蠢的 , 干净的 , 肮脏的 , 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 , 仅仅浮在嘴唇边 , 油腔滑调的喊一声 , 而是出一于真诚 , 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乐 , 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 , 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 。契合孩子的心作评价 , 有童趣---评价学生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 , 评价得当 , 就会有好的效果 , 如果评价马虎潦草 , 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应付自己 , 渐渐地学生也会应付你了 。我认为评价有童趣 ,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要说是高中的学生 ,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长不大的快乐 。做朋友和孩子一起互动 , 显平等---我认为和学生做朋友 , 以心换心 , 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 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王” , 就能一呼百应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 , 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 , 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与点化 , 学生才乐意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 , 才愿意在课堂生活过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 。有位老师问:“花儿为什么在春天开放?”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因为花儿看到春天太美了 , 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 。”老师听后 , 改变了原来的答案 。这位老师也跟孩子们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 她理解童心 , 爱护着童心 。老师们 ,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跳绳 , 踢键子 , 猜谜语 , 下棋 , 玩捉小鸡 , 一起游戏 , 演课本剧 , 享受课堂 , 幸福工作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