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二 )


万物是平等的 , 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 。平等是前提 , 自由和多样是必然的结果 , 因为万物是平等的 , 它们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 。谁也不属于谁 , 谁也不能命令别人该怎样生活 。世间万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样的 ,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无为策略 , 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长、生活 。
在一个合道的社会里 , 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 , 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富、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快乐、痛苦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 。比如 , 你若捐出了财富 , 你占有的财富是少了 , 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感激 , 享受了快乐 , 你的权益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你抢劫得了许多钱 , 你的财富多了 , 但你得天天防着警察 , 天天受到心灵的谴责而痛苦 , 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 。如此等等 。如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均衡性 , 这是不符合道的准则的 , 长期看也是肯定办不到 。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这种平等的权利 , 保障均衡的权益 , 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 。“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 , 才顺势而为 , 采取“无为”的策略 。
二、“无为”以加强个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 。“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 就是不妄为、不胡为 。因此 , 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 以增加所采取对策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同时 , 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 , 做到以身垂范 。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慈”就是平等对待天下所有人 , 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 , 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 , 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 , 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 , 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 。要做到少私寡欲 , 多予少取 。少私寡欲是前提 , 只有做到少私寡欲了 , 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 , 也不反对什么 , 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 , 同时 , 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 。有了这样的修为 ,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深入、更全面 , 采取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