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 但或许不适合你 。
我是一个迷恋“至简”的人 , 生活中 , 办公桌上 , 只要一切必要尽可能掌控的空间务必简单;甚至我还在思考未来自己的家能否装修成“酒店极简风” 。
但今天说的至简不是在“物品维度”而是在“处理事情维度”;你可能会遇到这种场景 , 如:
跟领导反馈最近所遇问题解决状态 , 然后还没说完就被打断说“不要搞那么复杂 , 能不能表达简单些?再或者某些大佬说过几句金句 , 很多人听之后就盖棺定律的说“我懂了” 。
甚至我经常遇到的反馈:你文章写那么长 , 本身几句话可以说完的 , 从你口中怎么变得这么啰嗦?
其实我经常听而不语 , 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脑中充满“伪知”的人 , 你是无法与他同频 。
这犹如:学习中 , 你发现相同概念有人思考很深刻 , 有人却不行;同样面对细节问题 , 有人可以格物致知 , 以小见大 , 自己却不行;学到某些方法论别人使用时游刃有余 , 自己运用时却怎么都不顺畅.......
这些根本原因在于 , 多数人习惯把不简单的问题强行简单处理 , 并声称“大道至简” 。
要知道现实很多问题都是多维度的 , 单线程是无法深入本质而得以解决;甚至有些人连核心都没搞清楚 , 就把“本质”当做口头禅使用 , 进而造成一种“高认知幻觉” 。
什么意思?自己没有经过实践就把已知当做“伪行动” , 觉得自己照做也可以 , 可最后变成知道自己知道 , 但实则不知也无法落地 。
彩色认知
开宗明义 , 我们所遇到的多数问题都属于“灰空间” , 此关键词经常出现在装修行业 , 那到底如何理解的呢?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把它分为三种维度:1)黑色 , 2)白色 , 3)非黑即白 。
有什么区别呢?
黑色空间代表封闭 , 有明确边界;白色空间代表开放 , 属于无边界的大范围 。
非黑即白则是一种不完全封闭 , 动态又非确定;无法明确到底是室内室外 , 它也称之为“灰度空间” 。
“非黑即白”这种手法作为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度 , 运用在中间地带或第三领域会使得建筑空间的边界模糊而呈现“视角大 , 格局宽敞”等局面 。
举个例子:
我们通常在装修房子时设计师会通过屋檐 , 连廊 , 庭院镂空等方式结合 。
将灰度空间合理运用在自己方案设计中 , 并且借助封闭与开放过渡 , 私人与公共的过度手法弱化室内的隔阂 , 使得空间相互协调和共生 , 形成有机的整体 。
那很多人会说 , 这和我日常解决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 , 你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最难解的问题 , 就是“非黑即白”的灰度 。
如处理一个极度不确定又与利益相关的问题时 , 你就会面临新的挑战;好比创始人为公司做战略 , 核心团队风暴半个月都无法最终确认方向 。
这种挑战不仅会直击你的专业能力 , 还会考验你的人性 ,此时就涉及到一则重要概念即“彩色认知” , 如何理解呢?我把它拆解成关键词组合“彩色”与“认知” 。
先说前者:
上学时有画画基因的同学都知道 , 颜色的基础有黑白红黄蓝绿等 , 这些我们把它称之为标准色 。
但工作后你发现 , 在给品牌做传播海报时不能用标准色进行 , 为什么?从美学角度 , 要兼并情绪感觉与角度等 。
因此设计师在做平面时 , 眼中对色彩的形成就有五个维度 , 分别是:1)色相 , 2)明度;3)彩色 , 4)原色 , 5)复色组成 。
1905年 , 孟塞尔(Albert H. Munsell)开发的第一个广泛被接受的颜色次序制(color order system) , 称为孟塞尔颜色系统 , 把它分为色度 , 透明度 , 彩度三种维度来描述颜色 。
色相是什么?通常指色彩的名称与相貌 , 如红色 , 黄色等;明度表达为色彩的明暗程度 , 在所有色彩中白色明度最高 , 黑色最低;这犹如我们经常所述“你把颜色调亮一点是否更好” 。
彩度相对而言是色彩艳丽程度 , 对应为高彩色的色相辨识度高 , 低彩色相对辨识度较低 , 原色顾名思义即“本色” , 复色通常为“三原色混合”相得的颜色 , 如:黑加白等于“灰” 。
再说后者:
什么是认知?有人把它定义为自己的知识和阅历的汇总 , 进而对自身 , 社会及事情发展的看法 。
但在智远看来这其实只是“一维”;精确来说 , 认知包含:1)经验融合 , 2)规则洞察 , 3)结构的拆解 。
推荐阅读
- 灵魂真实存在吗?科学家描绘出死后的世界
- 平行宇宙存在吗?消失多年的潘博文去哪了?为何说他从未出现过?
- 纳米技术已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确立,它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 古新世-始新世小球化学和碳同位素偏移开始的碳源
- 地球的姐妹星球——“地狱之星”
- 用于低混合电流驱动发射装置的激光粉末床融合增材制造的GRCop-84结构的分辨率和几何限制 (1)
- 社会对生物技术的关注
- 乙肝CAMs类化合物,早期药物开发,可破坏pgRNA衣壳内部逆转录
- 研究新突破!一种新的脱碳技术,可快速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固体碳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或已开始!科学家:人类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