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在于一个人接受挫败阻力变得更多 , 他自身行动与学习力就会变得更差 , 进而不想“思考” 。
第三方面是脑力下降: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在1963年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概念 , 它认为人的智力只要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 。
【二氧化碳|大道至简,对吗?】先说前者 , 流体智力也称之为“脑力” , 通常与理解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关;这里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指“你解决从未见过的问题” 。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从未见过大象 , 那么当你遇到大象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呢?
流体智力依赖于先天的能力 , 我们各种抽象的认知活动都依赖于它 , 基本上人的一生流体智力最巅峰时期是“25岁”左右 , 之后就会慢慢衰退 , 尤其是到45岁会明显加剧 。
再说后者 , 晶体智力与长期记忆相关 , 大脑中与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相关的部位是包括前额叶背侧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和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以及很多人知道的“海马体” 。
它的主要作用是做什么呢?
在工作中处理棘手的问题 , 或者在学习中搞定难题 , 需要调用我们的工作记忆进行存储 , 进一步而言我们遇到新的问题 , 学习新的知识;晶体智力一直在帮我们解决 。
简单来说:一个人25岁前大脑最活跃 , 接受到的新知识都在塑造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密度 , 在25岁后所接受到信息核心是在“补充网络中的回路” , 所以我们大脑习惯选择自己热爱的知识进行学习 。
因此综合上述 , 再加上本身懒惰行为与算法推荐 , 那“大道至简”的盖棺定论就这样形成了 。
你学的很多皮毛观点就像传话筒一样 , 左进右出;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 。
那真正的大道之间应该如何呢?我把它总结为一个词汇是:“先驭繁 , 再化简” , 而非“先化简 , 再驭繁” 。
先驭繁 , 再化简
如果你任何事先做减法后做加法会很难 , 它就犹如这句话“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π=3.1415926;我让你解释 , 你都解释不清楚 , 但还说的津津有味 。
就像电视剧《天道》 , 为讲道 , 为什么导演非要写非常冗长的故事来表达 , 而不是用《道德经》中片言片语来表达 , 如: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 。
再比如写文章;我自己无法做到足够加法 , 那考虑维度就不可能更全更深;你也不可能做到“有所启发” 。
换句话说 , 我写的简化些你把观点拿去有什么用?背后本源层的归因与形成逻辑你根本不知道 。
为什么?因为让一个人真正了解某个知识 , 概念 , 认知其实非常困难的 , 那些真正做到“大道至简”的高手背后隐藏有多深远复杂的计算 , 有想过吗?
老子多少年才感悟出哲学作品《道德经》 , 亚里士多德多少年才写出《伦理学》《工具论》 。
因此 , 对年轻人来说 , 盲目模仿大道至简是种无知 , 没有任何意义 , 而且对自己的晶体智力存储与认知的迭代没有任何帮助 。
它带来的结果就是:
你的晶体智力存储的知识都是皮毛 , 让你做决策每次都出现偏差;所以 , 我们应该先“驭繁” , 那“驭繁”的过程是什么样呢?具体就是对IPO的理解:
1)Input 输入
2)Process 加工
3)Output输出
先说前者:从现实场景切入 , 你接受到一个棘手问题首先会非常头疼 , 原因是超越认知外极为复杂 , 要求你对零散数据 , 关键人带来的信息源进行筛选进而整合 。
这个过程会消耗脑力 , 但能让你在“专业技能”“通用能力”“认知能力”均得到提升 。
举个例子:
从行动的角度 , 我一般学到某个知识点(I) , 我会去思考它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P)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述出来 , 最好能把它相关的前置知识也讲清楚 。
但有个非常重要维度是 , 要保证输入信息的“权威可验证真实性” 。
我在做市场洞察时 , 找信息源方面就比较注意数据;在做品牌营销时 , 往往会考虑跨界的玩法 , 这些都属于新旧的融合 。
再说中间:加工的核心是你对学习的知识结果的综合“调度” , 主要表现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后使用 。
它让你会有重新的视角出发再看“曾经遇到的棘手问题”;并且提升视角来分析它 。
如果缺乏中间这一步 , 你可能单纯的只是把别人提供给你的信息源复述一遍;意义并不大充其量做到“知道自己知道” , 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
推荐阅读
- 灵魂真实存在吗?科学家描绘出死后的世界
- 平行宇宙存在吗?消失多年的潘博文去哪了?为何说他从未出现过?
- 纳米技术已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确立,它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 古新世-始新世小球化学和碳同位素偏移开始的碳源
- 地球的姐妹星球——“地狱之星”
- 用于低混合电流驱动发射装置的激光粉末床融合增材制造的GRCop-84结构的分辨率和几何限制 (1)
- 社会对生物技术的关注
- 乙肝CAMs类化合物,早期药物开发,可破坏pgRNA衣壳内部逆转录
- 研究新突破!一种新的脱碳技术,可快速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固体碳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或已开始!科学家:人类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