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让借钱变容易 互联网信用付带来“福”还是“祸”( 三 )


业务闭环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留存资金能力以及个人金融行为数据沉淀 , 而这种打破业务之间壁垒的模式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这种支付与信贷的高度嵌套却存在不少隐患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中发现 , 这种支付嵌套信贷会进一步加剧用户“借钱容易”的体验和认知 , 从而助推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随之而来的过度借贷问题 。
一位95后互联网信用支付和网贷用户李明(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其并没有固定收入的稳定工作 , 也没有存款 , 当前总负债近10万元 , 最初开通使用的就是花呗 , 很容易就获得了几千元的授信 , 此后只要用支付宝消费就会习惯性选择花呗 , 而随着使用增多 , 额度也越来越高 , 购买力也随着花呗额度的提高而随之增高 。 “最刺激消费的就是花呗提额的时候 , 没有欠别人钱的感觉 , 会觉得使用花呗只是一种年轻人都有的生活方式 , 贷款好像是钱包的扩展 。 ”他表示 。
选择这种“新生活方式”的显然不止李明 。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在2019年末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 , 由尼尔森采访3036名中国年轻消费者后得出(18-29岁的在校学生或在职者 , 约等于90后)结论指出 , 在中国1.75亿的“90后”中 , 仅有13.4%的年轻人是“零负债” , 有86.6%的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 , 很大一部分人将其视为“支付工具” 。 但问题是 , 这群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当中 , 只有42.1%的年轻人能在当月还清 , 超过半数的人会因无法及时还清贷款而背负债务 。
这或许意味着 , 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将借贷与支付画上等号 。 李明告诉采访人员 , 随着信用支付额度的提升 , 其消费也越发大手大脚 , 无法全额还款就选择分期 , 再到后面只还最低还款 , 当债务越滚越大收入难以覆盖之后 , 为了不逾期 , 就试着借网贷 , 借网贷也很容易 , 很多平台也宣称低利率乃至零利率 , 但借钱容易还钱难 , 当入不敷出 , 借钱只会使窟窿越来越大 。 最后兜不住被网贷平台催款 , 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 , 因为借款还不上 , 很多朋友都不敢联系 。 现在就想努力工作 , 尽快把网贷和花呗还清 , 然后注销掉账户 , 重新开始 。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 , 像李明这样负债累累的年轻人为数不少 。
当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 , 若将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的原罪归咎于互联网信用支付的普及 , 或许有失偏颇 , 毕竟伴随经济发展 , 负债率的提高也是某种必然 。 但正如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所言:“当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过度负债也必然如影随形 。 大多数人 , 用贷款改善生活 , 也总有一些人 , 被贷款改变生活 , 直至为贷款而活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