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小米对标苹果,底气来自哪里( 四 )


在技术方面 , 众所周知自研芯片的资源投入大 , 研发周期长、跨领域开发难度高 , 各项成本高到不可估量 。 苹果投入芯片产业三十余年、最终自研出了A系列芯片 。
目前能与苹果抗衡的国内企业仅有华为 , 海思芯片基本上具备和iPhone A系列芯片相当的硬实力 。
除了华为 , 小米、OPPO、vivo等一众国产品牌 , 目前都没能在技术、差异化上对苹果产生威胁 。
而且 , 苹果的技术优势远不止于此 。 除了A系列处理器之外 , 苹果的iOS生态、流畅的使用体验都是其独有的差异化优势 , 小米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无法复制苹果 。
在供应链方面 , 苹果对供应链上游企业及成本的控制都已发挥到极致 。
首先 , 苹果将生产、组装等技术含量降低的工作交给外包公司 , 依靠自身强大的产品生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压低成本 , 让更多的利润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
根据加州大学和雪城大学三位教授合写的《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路利润》中分析 , 2010年苹果每卖出一台iPhone , 可独占58.5%的利润;拿走iPhone第二大块利润的是塑胶、金属等原物料供应方 , 占22%;而提供iPhone零组件和组装的商家 , 仅享有0.5%的利润 。
对于外包组装厂来说 , 明知道被苹果“压榨” , 还仍愿意为苹果服务 , 是因为苹果能为他们带来稳定的订单与较好的品牌形象 。
其次 , 苹果将上下游供应商的生产经营纳入自己的生态之中 , 对供应链的控制渗透到方方面面 。 例如苹果在富士康、和硕、广达都有驻厂团队 , 专业人员在现场盯住供应商的工作步骤和流程 , 在现场提供最直接的辅导和咨询 , 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供应商解决问题 。
小结:
一度超过苹果的销量成绩 , 以及高端战略 , 或许都给了小米挑战苹果的勇气 。 但从现实情况看 , 对标苹果 , 小米或许还需要在技术、创新、供应链等方面追赶很长一段时间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俞瑶 刘谧
编辑 陶玥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