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直播带货”梦”一年:从野蛮亮相到认罚收尾|回望


新浪科技|直播带货”梦”一年:从野蛮亮相到认罚收尾|回望
文章图片
图1/3

相关新闻:
腾讯的2020:港股冠军的光环和反垄断的阴影 | 回望
新浪科技 杨雪梅
毫无疑问 , 直播带货是贯穿2020全年的关键词 , 也是这一年互联网商业场上被讨论最多的赛道 。
据商务部监测 , 仅上半年 , 全国电商直播就超过1000万场 , 观看人次超过500亿 , 上架商品数超过2000万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20年1—11月份 , 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 , 同比增长11.5% , 在线消费新热点不断涌现 , 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 。
这得益于疫情的倒逼 , 也得益于网络、视频、移动设备等基础设置的完善 。 直播带货从年初的爆发 , 到几乎全网参与 , 再到泡沫涌现、问题频出、饱受争议 , 最后以辛巴停播、认罚90万元作为重要节点告别了2020 。
【新浪科技|直播带货”梦”一年:从野蛮亮相到认罚收尾|回望】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廊中 , 回看这一年直播电商所演奏的冰与火之歌 , 无疑将影响之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格局和脉络 。 直播带货 , 未来将走向何方?
野蛮疯长这一年 , 视频号也入局?
今年的元旦夜 , 小米集团的创始人兼CEO雷军以直播带货方式 , 卖出了小米在2021年的首个1.88亿元 , 当晚整场直播累计观看量超3849万 。
同样是在跨年的节点 , 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财经作家吴晓波、明星、主播、县长乡长纷纷现身直播卖货 , 甚至在各种综艺晚会现场 , 直播带货也依然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
不同于去年的“风口”论 , 如今直播带货的形式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 。 往年大家都是看晚年跨年 , 今年 , 一部分人是边看节目边下单跨年 , 而这种态势 , 似乎要延续到往后的每一个重要节日 。
这是直播带货经过一年野蛮疯长后留下的痕迹 。
实际上 , 直播电商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就火爆一时 , 李佳琦、薇娅也早已打下一方天地 。 报告显示 , 2019年直播电商总GMV约超3000亿 , 未来有望达到万亿体量 。

新浪科技|直播带货”梦”一年:从野蛮亮相到认罚收尾|回望
文章图片
图2/3

2020年以来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受阻 , 不是新事物的直播带货成了“解药” , 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名人涌入进来 。
一个重要的节点是 , 罗永浩于3月26日发布了最新的微博和抖音视频 , 正式宣布抖音成为其独家直播带货平台 , 同时预告将在4月1日晚8点开启首场直播 。 随后其直播带货首秀交易总额超1.1亿元 , 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 。
一时间 , 明星、企业家、线下店铺、K OL , 甚至县长纷纷效仿下场带货 , 直播带货迎来高光时刻 。 据新浪科技统计 , 在CEO扎堆直播的一季度 , 亲自出镜直播带货的企业家就超过40位 , 领域涵盖旅游、家电、餐饮、美妆个护、体育、服饰、数码产品等多个行业 , 甚至还包括了重型卡车 。
随后疫情逐渐平稳 , 企业家、明星们逐渐回归正常生活轨迹 , 但是直播带货的模式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 据《2020电商行业数据报告》显示 , 截止10月份 , 我国今年新增直播相关企业超过2.8万家 , 为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的5倍 。
而资本对这个领域仍在不断加码 , 这时 , 新入局者视频号也来了 。
接近年底时 , 微信视频号也做了一系列的更新 。 一方面 , 微信在最新版本中 , 围绕着视频号更新了8大功能 , 其中5大功能都与直播业务息息相关 , 包括直播间支持用户给主播打赏、发现页“附近的直播和人”等;另一方面 , 视频号与小程序打通 , 视频号的带货场景越来越完善 。 同时 , 还有消息称视频号开始招募直播公会 。
视频号基于微信的大流量池和背后的社交裂变 , 在直播带货方面的想象力不可小觑 。
前爱奇艺副总裁李文就曾表示 , 视频号走向直播带货的方向几乎是一定的 。 目前视频号还是在培养用户习惯和粘性方面 , 长期看 , 视频号直播带货必然是一个变现的可选项 , 也符合微信生态圈的进化思路;而且也是部分微商转型短视频 , 流媒体带货的更便捷手段 。
“视频号和朋友圈生态进一步打通 , 功能增加也都在测试和准备上线的过程中 , 微信自带支付和分期业务 , 也已经在金融属性上补足 , 用户购物体验某种程度上会更为流畅 , 不习惯竖屏内容的用户可以在横屏体验下完成购物过程 , 也满足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 ”他认为 。
王海炸开假货冰山一角 , 泡沫开始破裂
走过了爆发期 , 直播带货已然成为电商、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基本配置 。 从京东、天猫、拼多多、苏宁等电商平台 , 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 , 到斗鱼、虎牙等垂直直播平台 , 甚至百度、搜狐等内容资讯平台 , 无一不将直播带货作为布局赛道 。
但同时 , 进入下半年 , 直播带货的翻车频率也在逐步上升 , 泡沫开始被消费者戳破 。
辛巴假燕窝事件 , 是投向直播带货场中的一枚重磅“炸弹” , 炸出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新浪科技|直播带货”梦”一年:从野蛮亮相到认罚收尾|回望
文章图片
图3/3

实际上 , 在此之前直播带货就小问题不断 , 不少声音也提醒过谨防直播带货骗局、假象 。 首先是主播销量下跌严重 , 吴晓波直播一款奶粉仅卖出15罐 , 头部主播销售额相比首场跌了80%多;明星直播带货下单20多单、退货高达16单……其次是刷单、数据造假问题 , 中消协就在《“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直接点名了汪涵、李佳琦和李雪琴 , 其中李雪琴参与的一场直播带货涉嫌机器刷量数据造假 。
进入11月 , 有消费者质疑辛巴团队所售燕窝“是糖水而非燕窝” , 职业打假人王海现身打假 , 直接引爆了直播带货打假热潮 。 随后 , 老罗卖假羊毛衫等新闻相继爆出 。
最终 , 辛巴直播带货假燕窝事件 , 以市场监管部门对辛巴方罚款90万元 , 对燕窝销售方融昱公司罚款200万元 , 快手封停了辛巴个人账号60天、对涉事主播“时大漂亮”在内的辛巴系主播不同程度的封停处罚而完结 。
但直播带货的假货问题却远远没有完结 。
低价、补贴模式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都是流量、获客利器 。 直播带货也是 。 用户看头部主播或名人直播 , 要么冲着主播IP , 要么冲着低价 。
从人的角度看 , 主播在其中担任了好物推荐官的角色 ,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能卸下心理防备 , 才会去继续了解和购买产品的 。 但是如今假货频现、主播人设倒塌 , 主播IP的价值还需要重估 。
从低价的角度看 , 价格竞争日渐激烈 , 各种促销节不断 , 低价的诱惑力早已不如往昔 。
显然 , 高昂的坑位费+低价模式已经无法长久 , 随着消费者直播消费疲软、产品质量严重 , 销售方也很难拿到可观的利润 。
被风口堆积起来的泡沫 , 如今正在一点点破裂 。
2021年将会是视频电商布局的最后一年
进入2021年 , 围绕直播带货的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
星涵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认为 , 互联网的第一代流量是以图文为背景的流量;第二代流量是以视频为基础的流量 。
第二代流量很快占领了市场 , 但是从2020年7月份开始 , 第二代流量开始掉头 , 成本开始变高 。 很明显 , 几大公司“打斗”得非常严重 , 包括淘宝电商、抖音和快手 。
现在 , 第二代流量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 , 而且ROI开始下降 。 杨歌表示 ,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 , 第二代流量的投资效益是1:100 , 就是投入100块钱 , 可以收入10000块钱 , 而这种产出速度在迅速下降 。 随着ROI迅速下降 , 预计在后年 , 这个数据会下降到和第一代流量一样 。
“也就是说 , 在快手和头条上市之后 , 整个流量市场将会退去 , 泡沫会被挤出来 , 所有的浪潮都将过去 , 互联网宣告告一段落 。 我们对于整个第二代流量是看好 , 作为这两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 , 视频电商非常好 , 但是它的时间周期很短 , 2021年将会是视频电商做布局的最后一年 , 后年视频电商就会逐步成为MCN的一个工具 。 ”杨歌表示 。
视频电商流量走完第一代图文流量的老路后 , 既以最开始的流量竞争转型为直播电商开始大量变现 。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张正认为 , 直播和带货这两个事物 , 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 一是技术的发展 , 使得直播和带货越来越便捷;二是直播带货符合人性的底层需求 , 相对于文字图片 , 消费者更喜欢活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三是新冠疫情 , 加速了直播模式的形成 。
他同时提醒行业内外 , 直播带货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新 , 是人人都可以来快速掌握的推销手段 。 就像在大街上摆摊 , 一开始大家都不会吆喝 , 后来都学会了叫卖一样 , 有人还连唱带跳地吆喝加入了花样 。
值得注意的是 , 国家对于直播带货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 11月23日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 以规范行业乱象 , 将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引导向规范发展 。
因此 , 当直播带货走过了流量阶段后 , 最终还是会回归商业本质 。 正如张正所言 , “当大家都学会了直播带货 , 竞争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上 。 那么竞争是在竞争什么呢?还是质量、品牌、信誉等等吃功夫有门槛的要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