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快送、团购、造车 哈啰的“二次战争”

文章图片
图1/4
核心提示
快送、团购、造车 , 哈啰从单车伸出的触角越来越多 , 业务跨度越来越大 , 而每一项业务 , 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 , 对手不乏滴滴、美团、阿里等巨头企业 , 正当哈啰东奔西突之时 , 滴滴、美团杀回单车业务 , 哈啰不得不多线作战 。
_原题是:哈啰的“二次战争”
作者|潘涛
李开逐嗅到了危险气息 。
“车钥匙”项目推进的时间眼看已快一年 , 但市场范围却依然停留在上海 , 虽然仍然有VC愿意支持 , 但在他看来 , 这个项目已经走到难以为继的局面 。
“我反倒认为可以试试共享单车 。 ”作为哈啰的合伙人之一 , 他向创始人杨磊进言 。 杨磊也告诉他 , 自己上周去北京见投资人时 , 恰好听对方聊过 。
公司便有了转型的念头 。
那是2016年 , 两人对话的背景是:共享单车赛道内 , 摩拜和ofo如日中天 , 两家手握资金均超过了10亿元 。 相比之下 , 哈啰手里只有不到4000万元 。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 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 , 哈啰成功避开锋芒 , 在摩拜和ofo的绞杀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 而且还攻下两轮市场的头把交椅 , 完成了从“濒危动物”向出行巨兽的惊心一跃 。
如今 , 哈啰早已不是当初捉襟见肘的初创公司 , 但那种关于“饥饿”的焦虑却依然存在——单车业务不赚钱 , 盈利的电单车业务却又遭滴滴、美团阻击 。 于是 , 网约车、换电、团购等业务成了哈啰的“新宠” , 甚至不惜亲自下场造车 。
东奔西突的哈啰 , 正在急于寻找一个新的盈利点 。
冲击四轮 , 未打入核心
2018年 , 摩拜被滴滴收购 , ofo深陷破产丑闻 , 哈啰抓住机会 , 一举成为行业第一 。
年中 , 滴滴顺风车两起安全事件相继发生 , 导致顺风车业务下线 , 哈啰再次瞄准巨头留下的空隙 , 在2019年2月顺势推出顺风车业务 , 正式跨入四轮市场 。
从业务协同来说 , 四轮业务是哈啰完善自身出行版图必不可少的一块 , 有了顺风车的加持 , 平台的流量锁住了 , 用户粘性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
而且顺风车本就是一块肥肉——2017年 , 滴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元 , 净利润接近9亿元 , 为滴滴贡献了9成的利润 。
文章图片
图2/4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快送、团购、造车 哈啰的“二次战争”】
从时机来看 , 哈啰进入顺风车市场的选择也几乎无可挑剔 。 滴滴被迫暂时退出 , 留下大片空白 , 嘀嗒手里的份额还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 正是时局大乱之时 。 遗憾的是 , 哈啰没能像单车那样 , 抓住成为龙头的机会 。
哈啰官方披露 , 顺风车业务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 , 但具体的份额却从未披露 。 据嘀嗒招股书披露的信息 , 2019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 , 市场占有率达66.5% 。 加之滴滴顺风车回归、高德的顺风车上线 , 留给哈啰的市场空间变得更加狭窄 。
高调从两轮跨入四轮业务 , 哈啰四轮业务的第一枪没能一炮打响 , 联系用户端的反应来看 , 反响不大是有原因的 。
在北京 , 有顺风车用户向豹变抱怨哈啰打车难的问题 , “一个多小时都叫不到车” , “平台上显示的司机都是没接过单的新司机 , 要么就是只接了一两单 , 邀请也没反应” 。
社交平台上 , 那些有幸叫到哈啰顺风车的用户也颇有微词 , 车主私下拼单、车辆和车主认证信息不准确等问题经常出现 。
顺风车业务水花不大 , 但这并不妨碍哈啰进入四轮市场的决心 。
哈啰内部代号为“经济车”的网约车项目在广东中山市完成试运营 。 10月25日 , 哈啰又在惠州市、汕尾市、河源市上线 。 从低线市场出发 , 这个网约车项目主打的正是普惠 , 哈啰出行副总裁江涛曾对媒体表示 , 哈啰打车的价格“是主流网约车价格的六折” 。
滴滴牢牢掌握着网约车市场的主动权 , 哈啰想要破局 , 除了舍得前期放血 , 还必须解决运力的问题 。 面对哈啰的“侵犯” , 滴滴立即实行阻击战略 。 从12月23日起 , 滴滴对中山市的网约车价格进行调整 , 其中大部分时段的资费都有所下调 。
网约车在下沉市场激烈碰撞 , 本身已经说明行业出现了内卷化 。 国内网约车市场规模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2019年我国网约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044.1亿元 , 同比增长率较上一年放缓了25个百分点 , 仅为3.42% ,
哈啰想要分得一杯羹 , 只会难上加难 。
两轮业务 , 遭美团、滴滴阻击
哈啰上四轮业务 , 官方说法是搭建出行生态 , 不过寻找新增长点是更真实的诉求 。
单车、电单车业务 , 哈啰成功坐到了主位 , 不过依然逃不过盈利焦虑 , 尤其是ofo倒下之后 , 资本对共享单车、电单车更加谨慎 , 哈啰需要自身“造血” , 不仅是养活单车业务 , 还是拓展其他业务的基础 。
2020年4月 , 杨磊对媒体透露 , “2019年哈啰的两轮车业务已经获得了一些毛利 , 随着业务规模持续发展及效率提升 , 2020年的目标是集团首次实现盈亏平衡 , 业务100%增长 。 ”
杨磊敢说盈亏平衡 , 很大程度上是电单车业务给的底气 。
业内人士跟豹变算过一笔账:一般来说 , 电单车骑行时间在15分钟左右 , 客单价2元 。 以一天翻台率6次计算 , 一辆电单车营收12元 。 成本上 , 一台电单车为3000元左右 , 1天的损耗为1.5元 , 如果以10万台电单车计算 , 一天的净利润就有105万 , 大约9.5个月就能回本 。
文章图片
图3/4
有媒体报道称 , 据哈啰内部计算 , 在将采购成本按时间均摊的情况下 , 其电单车业务已经实现盈利 。
实现盈利的电单车业务 , 很快被滴滴、美团盯上 。 今年下半年 , 滴滴、美团和哈啰在长沙掀起电单车大战 , 不仅疯狂投车 , 甚至动用了踢车、烧二维码等非常规手段 , 但没过多久 , 就重蹈了共享单车的覆辙 。 40万辆无牌电单车在长沙遭到清退 , 仅有6万辆符合标准 , 其中哈啰电单车的数量为7974辆 。
据一位接近哈啰的人士透露 , 那些被清退的电单车 , 被集中放在租金便宜的露天场所 , 等待上牌 , 各家能够上牌的数量则还需要和相关部门进行协商 。
几万台电单车一下减少到几千台 , 员工能干的活自然就少了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这波清退潮过后 , 负责运维的员工大约走了三分之二 。
对美团、滴滴来说 , 单车业务对企业的战略协同、用户导流、完善出行版图等方面至关重要 , 而他们抢夺市场的直接方式便是打价格战 , 哈啰本来可以赢利的业务 , 再次遭遇冲击 。
两轮业务是哈啰的发家业务 , 是其做生活平台的流量大本营 , 遭到“偷袭”后 , 流量和盈利要面临双重考验 。
游击战术 , 多线出击
出行业务遭遇两面夹击 , 哈啰选择调整方向 , 由出行平台改为生活平台 , 向美团的方向加速前行 。
2020年12月 , 昔日曾带领哈啰调转船头的李开逐 , 又一次站在了公司业务变化的关键节点 , “基于4亿庞大用户基数 , 哈啰将构建基于出行的综合性普惠生活服务平台 。 ”
两轮、四轮 , 再到如今的生活服务平台 , 哈啰越来越有和美团battle的趋势 。 两者都是通过高频覆盖低频 , 走超级平台的路子 。
哈啰的平台铺得越来越开 , 2020年初 , 哈啰就在内部讨论过依托网约车的物流业务 , 经过1个多月的讨论后 , 该项目最终在3月底立项 , 在5月底最早于东莞和佛山两个城市上线测试 。 这项服务主要聚焦于市内中短途场景 , 跨城最远不超过500KM , 以递送30KG以下文件、样品、小件物品为主 。
其实早在哈啰之前 , 滴滴的跑腿服务就已经在上海、深圳、重庆等21个城市上线 ,曹操出行更是在去年就推出了主打同城物流服务的“曹操帮忙” 。 一切都并不新奇 。 但在实际的体验中 , 哈啰快送还是显出了“生疏”——该配送服务由顺风车司机完成 , 接单响应时间过长、甚至无人接单的问题依然无解 。
介入配送市场 , 哈啰没有组建起像单车那样的能打的团队 。
文章图片
图4/4
哈啰CEO杨磊/视觉中国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社区团购上 。 2020年6月 , 哈啰在山东淄博切入社区团购赛道 , 之后迅速覆盖张店、周村、桓台、临淄、淄川等多个城市 , 开团数量最多时超过1000个 。
不过 , 由于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 赛道内又持续有巨头空降 , 哈啰选择了退出 。
据悉 , 在放弃社区团购后 , 哈啰又尝试了生鲜店的模式 , 如开在淄博桓台县的生鲜店“哈先生” 。 最新的情况是 , 哈啰又在进行新的尝试 , 通过社区直通车的模式 , 为社区用户提供生鲜便民服务 , 目前已在张店、周村、淄川、恒台、临淄等地开城 。
除了同城送货、团购等热门业务 , 在哈啰APP上 , 如今你还可以直接在首页上看到火车票、查路线等功能 , 甚还可以向它借点钱 。 今年4月 , 哈啰还曾上线过针对“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入口 , 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 , 但目前在APP上已经找不到了 。
看起来 , 哈啰并没有耐心去打持久战 , 热衷的 , 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 。 当然 , 出行之外的尝试是陌生领域 , 多尝试并没有坏处 , 但单车业务遭受阻击的时刻 , 哈啰的多线出击 , 让自身的防线暴露在劲敌面前 。
哈啰的二次战争 , 还没有找准主进攻方向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