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一码通”通不了,数字治理中的短板需反思

半个月内,西安“一码通”两次崩溃 。群众调侃:非必要,不亮码;必要时,码不亮 。目前,相关部门官员已停职检查 。抗疫以来,“一码通”已经成为疫情中保障社会生活运转的重要“防火墙”,为抗疫提供了精准、科学的抓手 。当然,前提是“防火墙”不能崩溃,更不能变成“障碍墙”“隔温墙” 。
视点·观察|“一码通”通不了,数字治理中的短板需反思
文章图片

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毋庸置疑,疫情骤然而至,海量问题涌现,抗疫难度加大,一线抗疫的干部群众、医护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 。但疫情越紧急,越能考验出地方的“应急能力”和“平时功夫” 。“健康码”不健康、“一码通”通不了,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提醒我们反思可能存在的治理短板 。
近年来,城市“智慧大脑”、电子政务、大数据治理等概念飞速发展,但各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部分地区存在重概念轻内涵、重平台搭建轻数据治理、重局部主办轻部门协同、重建设轻运营等误区,造成一些智能设施在突发情况下,也突发“瘫痪” 。
更重要的是,随着智能设施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服务人群越来越多,长期运维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复杂的管理问题 。一些地方需要在“依靠自己”与“借助外力”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健康码这类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应该制定安全规划,建立健全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安全检查 。
【视点·观察|“一码通”通不了,数字治理中的短板需反思】“一码通”频频崩溃,究竟是什么原因?恐怕也要给社会一个说法 。这既是对其他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警醒,也是挽回群众对政府运营APP的信任 。
昨天,西安传出消息,病例总量呈下降趋势,社会面基本实现清零 。祝愿西安早日走出疫情,也期待在与新冠肺炎病毒的持久战中,更多的地方未雨绸缪,主动去抄抗疫“优等生”的作业,将可复制的经验形成标准程序,提高各地抗疫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秦黛新
校对:杜肖锦(实习生)王加伊(实习生)
迎《半月谈》出版总第1000期,订2022年半月谈系列刊物限时送时政日历,点击下图订阅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