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优势学科” 重庆大学下好支撑产业发展“先手棋”( 二 )


智慧+建造 颠覆建筑业建造全流程
由工厂预制部品部件 , 再运到工地装配起来 , 这就是装配式建筑 。 装配式建筑一改传统修建房子的模式 , 让建筑修建像搭积木一样 , 全流程精准可控 。 在重庆 , 不少高层建筑都是装配式建筑 。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26层的中科大厦是首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 , 大厦装配率达82.68% , 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 该建筑由组合钢结构体系和新型绿色建材组成 , 比传统建筑模式的施工成本低5%以上 , 建造过程更绿色、更环保 。
“与其他行业相比 , 建筑业的智能建造水平较低 , 所以人工智能与传统建筑业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杨庆山表示 。 目前 , 国内外关于建筑业的智能化技术尚处于探索性阶段 。 土木工程是重庆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 , 但在智慧学科的建设上没有故步自封 ,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的带领下 ,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建筑智能建造理论及技术的研究 。
2020年6月 , 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成功完成国内首个足尺寸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振动台试验 , 16.2米的高房屋结构完全装配化 , 建造现场没有用任何钢筋水泥 , 全是通过钢结构和螺栓拼装而成 , 通过近百次的“地震考验”依然巍然挺立 , 不仅证明了其安全可靠 , 而且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中新材料的使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
“目前 , 我们智能建造的研究涵盖了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检测、智能管控等板块 。 ”重庆大学建筑智能建造实验室主任刘界鹏介绍 , 研究团队已建立起包括土木、计算机、自动化、数学、建筑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 , 还广泛与机械、光电等学科进行融合 , 出版了我国首部以智能建造算法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和智能建造算法教材 。
目前 , 土木工程学院在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 除了重庆中科大厦 , 重庆陆海国际中心、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等10余个建筑项目中都有该院研究人员的身影 , 中建科技等企业在其全国的工程项目中也开始应用该学院的研究成果 。
智慧+能源 为能源发展作出新贡献
2021年10月 , 由重庆大学建设的湖南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获批 。 作为世界首个能源装备自然覆冰试验基地 , 该基地在重庆大学机电学院教授蒋兴良的带领下 , 首次揭示了电网覆冰形成及其导致灾害的机制 , 研发出全球首套电网覆冰预报预警系统 , 研究成果在全国电网推广应用 。
这只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我国电力安全输送作出的众多贡献之一 。 从20世纪80年代建设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 ,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 ,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功解决了西电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的输电安全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