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聊天接这句话,99%的人都得气炸( 三 )


很多反问句的初衷其实都是“请求”:请你倒一下垃圾 , 请你走路快一些……如果能够这样沟通 , 想生气都难 。
反问句之所以令人厌恶 , 就在于它质疑和挑衅的态度 。 谈话的态度在你一言我一语当中是会逐渐同化的 , 人们倾向于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 以反问句质疑和指责别人 , 也会得到一句语气同样尖锐的反问句:
——“你为什么总要用反问句跟我说话?”
——“你又为什么总要用反问句跟我说话?”
特征|聊天接这句话,99%的人都得气炸
文章图片

技巧三:去尾法 ,
就是“说话说一半”
好了 , 我们技巧就先介绍到这里 , 剩下的内容就不说了吧……
特征|聊天接这句话,99%的人都得气炸
文章图片

小朋友 ,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 是否十分不爽丨《樱桃小丸子》
看了一半文章却发现有头没尾的你是不是气得立马想取关(开玩笑的!)?
那些让我们气不打一处来的对话 , 往往就是对方自己起了头 , 又“算了不说了”自己掐掉 , 空留非常想知道后续的我们原地凌乱 。
“说话说一半”为什么让人如此难受?
因为寻找一个明确的结果是人们内心本真的渴望 。 我们追求事物确定的答案 , 不愿意存在任何不确定和疑问 , 心理学将这种需求称之为认知闭合需要(need for closure) 。
认知闭合需要具有紧迫性 , 人们就是希望尽快得到答案——如果这个需要得不到满足 , 人们就会产生焦虑、痛苦等诸多负面情绪 , 甚至难以正常生活 。
2018年 , 巴黎高等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 , 让被试从10个视频当中挑选1个视频观看 , 然后告诉他们“你看的视频是10个视频中评分最低的” 。 一部分被试在看完视频后电脑屏幕上显示“选择已完成” , 另一半则没有 。 实验结果发现 , 没有显示“选择已完成”一组的被试对此次视频观看体验的满意度极低 , 因为他们还沉浸在自己做出的糟糕选择当中 , 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性结束让他们抽身出来 , 停止对“我为什么选了这个视频 , 别的好视频是啥样的”的无限纠结中 。 换句话说 , 当一件事草草收尾却没有标志性结束的时候 , 人们的体验感是很差的 。
认知闭合就是人们对“句号”的需要 , 而你话只说了一半就留下了问号和省略号 , 叫人如何不抓狂?
特征|聊天接这句话,99%的人都得气炸
文章图片

好了 ,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传授的迅速惹毛别人的小技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