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翻倍扩张 吴松磊能告别“小作坊”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回形针翻倍扩张 吴松磊能告别“小作坊”吗?】文/一诺 石灿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吴松磊出现在回形针办公室的门口 。
戴着圆形眼镜的他身形高挑 , 白色圆领毛衣在北京的晴天下格外耀眼 。 他招呼我进门 , 正值下午一点 , 办公室略显空旷 , “我们通常12点上班 , 今天有些员工还没来 。 ”
这种随性曾为回形针带来无限活力 , 但“如何管理公司”变成了吴松磊近期的困扰 , “项目变多 , 要根据需求来配备人才 , 2020年初团队只有20多人 , 年末有50多人了 。 ”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 , 回形针团队经历了高峰与低谷 。
疫情恐慌中诞生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 , 让回形针两天内涨粉320万 , “地图事件”和“肉蛋奶”风波则引发极大争议 , 团队为此停更1个月自我审查 。
文章图片
图1/11
从公司管理到新业务发展 , 吴松磊面临着诸多挑战 , 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
2020年下半年 , “回形针制作人”的身份已经不能涵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 。 吴松磊给了自己一个新title:干燥工厂CEO 。
野心
“除了我们 , 你可能也找不到第二个千万级营收的新媒体公司或者网红 , 向大家公布收支数据了 。 ”2020年12月31日 , 吴松磊穿着朴素的毛线衣来到镜头前 , 回形针的年终总结视频如期而至 。
他从不避讳透露挣了多少钱 , 甚至还会像上市公司披露财报那样 , 把财务数据在年末准时发布 。 从2018年至今 , 回形针的钱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 一切都明明白白 。
文章图片
图2/11
制图:刺猬公社
2020全年 , 回形针积累了超过1700万的关注者 , 共收入1985.6万元 , 其中有96%都来自于视频制作和广告业务 。 在他看来 , 与其在原创内容中生硬地植入广告 , 不如根据广告内容 , 用生产原创视频的方式呈现其背后的原理 。 显然 , 客户十分买账 。
除了偶尔笑笑 , 吴松磊在镜头前没什么表情 , 肢体动作幅度很小 , 语气一如既往的平淡 。
他不是个棱角分明的演说家 , 但他的野心不小:要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提供世界一流的中文知识视频 , 通过严肃、可靠、高信息密度的可视化方案 , 回答关于当代生活的一切问题 。
文章图片
图3/11
“我们希望为中文互联网 , 创造一些可以留下来的东西 , 一些我们不做就不会有人做的东西 。 ”比起重复 , 吴松磊更想填补空白 , “这真的很难 , 充满未知和风险 , 也很有可能失败 , 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 ”
他所谓的空白 , 不仅仅是严肃科普视频 。 过去一年 , 回形针在两个新业务上花了700多万 , 分别是制造实体产品 , 以及用交互视频做人工智能在线教育 。
作为一家新媒体公司 , 回形针新业务的扩展很难一蹴而就 。 原计划2020年春天发售的交互视频产品“基本操作” , 由于细节打磨直到年末才上线 , 开发足足花了两年 。 实体品牌“干燥工厂”则在2020年11月问世 , 三款新产品的设计制作也用了八个月 。
两个新业务看似与回形针相关性不大 , 实则相辅相成 。
在吴松磊的设想中 , “干燥工厂”的实体产品会更聚焦大众消费品和工业自动化 。 “赚钱没有那么重要 , 更重要的是让团队有机会深入工厂和流水线 , 理解一款产品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 。 ”在制造产品的同时 , 团队还会制作视频 , 把生产过程呈现出来 。
文章图片
图4/11
2020年12月18日 , 他们发布了一个叫做《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的互动视频作品 , 让用户通过操作视频里的参数、视角和公式来理解机器学习的过程 。 有评论说:“戴着耳机看视频时 , 令我头皮发麻 , 套用最近一个流行词 , 很·赛博朋克 。 ”
这是一个历时两年的项目 , 反复打磨 , 周折往返 。
回形针对付费内容的探索始于2018年 , 那时公司刚刚经历广告业务的亏损 。 吴松磊始终觉得 , 新媒体视频公司做广告 , 有一点不自然 , 因为广告需要服务的是客户 , 但是视频的面向的都是观众 。
“如果是比较纯粹的付费内容 , 就是直接把一个产品卖给观众 , 他觉得好就买 , 他觉得不好就不买 , 可能是一种更健康和可持续的收入方式 。 ”吴松磊说 。
在探索中 , 团队发现机器学习很适合可视化呈现 , 可是念公式的讲解非常无聊 。 不如 , 让观众自己上手操作 。 这个可以操作的可视化教程产品 , 终于在2020年末上线 。
文章图片
图5/11
交互视频的关卡设计
第一波吃螃蟹的人已经体验了定价49元的虚拟产品 , 网友们的“捉虫”让bug逐渐变少 , 越来越多的讨论集中到了交互视频内容上 。 开发这个产品时 , 中间反复修改细节 , 公司专门铺了几张床 , 吴松磊在那里躺过很多个夜晚 。
“截至今天(2020年12月31日) , ‘基本操作’大概给我们带来了50多万元的收入 , 但相比于我们投入的成本 , 还是挺亏钱的 。 ”他不太在意一时的得失 , 因为这也许会成为在线教育的未来 。
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终于可以为大家带来对得起定价的服务 , 和大家发生纯粹的金钱交易了 , 这很健康 。 ”
宅男
吴松磊有野心 , 但他看上去就像个普通宅男 。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懒的人 , 懒得打理自己 , 不是很在意外貌 。 ”他确实如此 , 一件视频里常出现的毛线衣 , 他一连穿了多年 。 经常有网友化身“互联网李时珍” , 在评论区诊断吴松磊的体态问题 , 督促他练练肩背 。
文章图片
图6/11
只有在发布会等比较重要的场合 , 他才会剃个胡子 , 让妻子帮忙化个妆 。 他坦言自己不会穿搭 , 总是一套程序员的装扮 。 可是 , 公司的程序员不会这么认为 。
走进回形针的办公室 , 可以看到不少时尚潮人 , 从穿搭到发型 , 许多程序员都十分讲究 , 与外界对团队“技术宅”的想象大相径庭 。
“我们公司很多同事都挺时尚的 , 让我每天都很有压力 。 ”话是这么说 , 等到休息的时候 , 吴松磊还是喜欢在家安静地坐着 , 或者躺着 。
能够点燃他的 , 是手头的工作 , 还有想做出来的产品 。
新媒体涉水实体产品制作 , 并不是件新鲜事 , 无非是从生产的内容中衍生出卖点 , 但回形针团队似乎想实现更多 。
让吴松磊着迷的 , 是把一样东西制作出来的过程 。 2018年中旬 , 团队做了第一个实验性的片子:往工厂的搅拌罐里加花椒精 , 做花椒味的砖头 。
这个创意有些怪 , 最终他没有把片子放出来 , 卖砖头的想法也没有付诸实践 。
等到2020年 , 回形针终于有了一位成熟的电商业务负责人 , 团队做东西的想法再一次冒了出来 。 他们选择从通勤包、袜子、脏衣篮这些日常产品入手 , 看起来简单 , 一做却做了好几个月 。
文章图片
图7/11
“我们选择了笨办法 , 从零开始设计、打样、接触供应商 , 调整产品的每一个细节 , 而不是简单地贴牌或者印个logo 。 ”吴松磊说 , “我们最早的一个项目是纸飞机 , 到现在都没做出来 , 也有一年了 。 ”
谈起纸飞机 , 他并不觉得这是个普通的玩具 , 因为涉及许多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 一些专业选手还会在上面安装马达 。
“我们想做一个纸飞机套装 , 配备视频教程和说明书 , 让所有的普通人都能像专业选手一样去飞纸飞机 。 ”理想很美好 , 现实很骨感 。 这个产品需要突破更多技术难点 , 修修改改 , 半年就过去了 。
与其说是卖周边赚钱 , 吴松磊更像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 。 他计划去寻找钢材 , 用比较新的打磨方式磨成一面钢制镜子;也会想到用五种不同价格的面料 , 去做五件一模一样的T恤 , 让消费者感知材料的不同 。
这无聊吗?吴松磊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对材料学的探索 , 能给用户带来新鲜感更重要 。 ”
能告别“小作坊”吗?
2020年 , 回形针共支出了1613.9万 , 其中有900万花在了人力成本上 。 短短一年 , 回形针从20人的团队翻倍成了55人 。 扩张还在持续 , 因为基本操作和干燥工厂才刚刚起步 。
文章图片
图8/11
制图:刺猬公社
在年终盘点视频里 , 吴松磊除了回顾一年间的突破与不足 , 还抛出了招聘的橄榄枝——他需要更优秀的产品负责人和设计师 , 也希望能和专业的纪录片导演共同创作新的作品 。
按照吴松磊的做事风格 , 这并不是只动嘴皮子的表态 。 他把公司隔壁的办公室租了下来 , 两个办公室的二楼将被打通:“我们可以坐下150多个人了 。 ”
文章图片
图9/11
对于目前的回形针而言 , 人多意味着更强的战斗力 , 但也是对管理能力的挑战 。 他所要面对的 , 是公司从“小作坊”到“文化创意公司”的转型 。
吴松磊一直希望团队能维持自由松散的状态 , 连开会都不是必要选项 , 一个月一次就够了 。 在“小作坊”时期 , 他并不太需要管理:“只有20多人的时候 , 所有人都互相认识 , 有什么事喊一嗓子就行 , 但人多了以后 , 真的很难去认识熟悉50个人 。 ”
如何实现规范的管理 , 还不破坏原有的自由氛围 , 是吴松磊仍在思考的问题 , 也是这家公司发展路上必须要面对的困惑 。 这关系到员工能否更有规划地提升 , 更有效率地工作 。
“举个例子 , 从20人到40人 , 可能团队做的事情是没有翻倍的 , 也许没有乘2 , 只能乘1.5甚至1.3 , 这个明显就是管理的问题 。 如果真的多一个人就多干一件事的话 , 产出就应该乘一个2 。 但是最后没有做到 , 就肯定存在大量的效率损失和沟通损失 。 ”
“小作坊”时期遗留的问题 , 也会暴露在作品上 。 从专业知识到文稿写作 , 再到视频剪辑 , 一不留神就可能出错 。
2020年3月 , 回形针视频引发的“地图”和“肉蛋奶”事件 , 引发了很多观众的批评 。 此前 , 回形针引用罗翔老师讲课片段的视频 , 也被质疑剪辑不当 。
文章图片
图10/11
为此 , 团队停更了一个月 , 回顾过去2年创作的100多期视频 , 确实发现了不少错误 , 有针对性地更新了制作流程 。
“但批评和谣言、恶意攻击混杂在一起 , 其实造成了很多观众对我们的误解 , 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坦诚回复 , 直面观众 , 面对面沟通 。 ”事实上 , 吴松磊也做到了 。
2020年9月 , 吴松磊和10位回形针批评者对话了两个小时 , 涉及地图、双标、标题、恰饭等争议性话题 。 一些看过这期视频的网友 , 觉得他“冷静到可怕”——面对批评者们的质疑 , 他依然能保持淡然 , 用交谈的姿态回应咄咄逼人的提问 。
文章图片
图11/11
从“小作坊”到成熟的公司 , 回形针依然在路上 。
作为管理者的吴松磊也在为自己充电 , 最近他读了《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 这是皮克斯联合创始人艾德·卡特姆的经验之谈 。 皮克斯是动画界的翘楚 , 创作了《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 长盛不衰 。
这本书的推荐语 , 似乎是为回形针量身定做的:
你可以了解皮克斯各项具体的创新管理举措 , 还可以发现从企业初创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 。 无论是想要让团队更有活力的管理者 , 还是想在工作中变得更有创意的普通职员 , 阅读本书都将大有启发 。
“确实挺好看的 , 但没什么用 。 ”吴松磊淡淡地说出了这句话 , 自己也笑了 。
他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数字货币|币安在法国扩张业务 项目规模1亿欧元
- 京东方|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扩张带鱼屏产品线
- 雷军|小米12系列发布,雷军:未来5年研发投入翻倍至1000亿元
- 手机|小米将五年研发投入翻倍至千亿“死磕技术” 自研芯片澎湃P1主攻充电续航
- Tesla|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上线 特斯拉车主晚买几天价格翻倍
- IT|大疆车载业务团队快速扩张 成员已近千人
- 复合型人才|电竞产业快速扩张
- 通信技术|FAA:5G网络扩张影响飞机仪表 导致延误停飞甚至危及乘客安全
- Apple|HomePod mini是最大功臣 苹果在智能音箱/屏幕市场份额近乎翻倍
- Greymon|AMD RX 7000 显卡早期爆料:流处理器增加 50%,无限缓存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