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 二 )


市场资讯|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
文章图片
图2/4
·王建宙在自己撰写的《从1G到5G:移动通信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 , 详细回顾了整个行业的历史发展脉络 , 也讲述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
当时 , 王建宙已经调到中国联通任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 为了募集更多资金 , 2000年6月 , 中国联通先后在纽约、香港上市 。 这被认为是中国电信业格局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
2004年 , 王建宙调任中国移动总裁 , 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移动基站下农村 。 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感触最深的一段经历 。
“你看现在全国哪个地方没有手机?但刚进入2000年时 , 手机在中国主要是城市人在用 。 ”王建宙对《环球人物》采访人员说 。 2005年 , 中国移动决定在农村建设移动通信网络 , 听到了很多反对意见 , 主要来自一些国际投资银行 。
“因为我们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 这些外国银行经常给我们出分析报告 。 他们当时的观点是 , 移动通信在中国的主要使用对象应该是城市居民 , 即使是发达国家 , 也主要是在城市建设网络 。 农村 , 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 , 建设移动通信网络的成本很大 , 会降低财务收入和利润 , 损害投资者利益 。 我们则认为 , 虽然当时的主要用户在城市 , 但移动通信未来一定会普及到全世界每一个地方 , 所以我们很坚决地实施了计划 , 包括山区、海岛都建设了基站 。 ”
2006年2月 ,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移动通信全球大会上 , 王建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移动在深山里施工的艰苦过程 。 短短45秒的视频 , 震惊了全球同行 , 也让投资者信服了 , 从反对转为支持 。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全覆盖 , 中国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需求被迅速激活 。 来自农村的营业收入 , 成为中国移动当时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
“公司平均每月增加500万用户 , 就这样持续增长了10年 。 在许多国外移动运营商看来 , 这是不可想象的 , 他们非常羡慕 。 我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 , 每天早上醒来就觉得很兴奋 。 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用上了手机 , 想到自己在为全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企业做贡献 , 还有什么遗憾呢?”王建宙感慨道 。
“资本是短视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 , 中国移动是赞助商 , 为了答谢合作伙伴 , 把当时全球主要电信公司的总裁都邀请来参加开幕式 。 当时的盛况 , 王建宙记忆犹新 , “大家兴高采烈 , 谈笑风生” 。 然而 , 短短十几年后的今天 , 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巨头公司有不少已经不复存在了 。
1G时代 , 全球移动通信领域上演的是楚汉争霸 , 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两大巨头并立;2G—4G时代则成了春秋战国 , 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朗讯、北电网络、阿尔卡特、富士通、华为、中兴等十几家企业群雄逐鹿 , 不断有巨头被淘汰;到了5G时代 , 有影响力的企业只剩5家——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