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 四 )


我曾经在农村插过队 , 知道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是相当差的 , 看到农民终于用上了手机 , 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 回去后 , 我特意把这段经历写了下来 , 作为一个纪念 。
【市场资讯|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另一次难忘的时刻是2007年 , 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建成了基站 , 我接到同事从珠穆朗玛峰上打来的电话 , 听到他们气喘吁吁地跟我通话 , 听到呼啸的风声……那一刻也非常激动人心 。
市场资讯|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
文章图片
图4/4
2007年 , 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建成了基站 。
《环球人物》:企业一把手的位置也要面对很大压力 , 您是怎么看外界对中国移动的批评的?
王建宙:确实压力很大 , 因为这个领域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 , 还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是一刻都不能停的 。 大家批评我们首先是因为关注这个行业 , 其次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 。
我也发现 , 这些年大家批评的焦点在不断变化:早年是手机信号不好 , 后来是话费太贵 , 然后是网速太慢、流量费太贵……我们一直在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 不断地改进 。 我想这些关注点的变化 , 也能反映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环球人物》:近年来 , 世界局势也在不断变化 , 您认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格局会有什么改变?
王建宙:由于疫情、地缘政治等原因 , 这个行业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 。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 ,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 以智能手机为例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中国企业目前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制造大量元器件 , 更关键的是 , 我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 这在移动通信领域非常重要 , 不是一两年、三五年就能形成的 。
因此 , 近年来虽然有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了 , 但手机制造所需要的很多元器件、零部件仍然要在中国生产 , 也就是说 , 手机制造的供应链还在中国 , 转移到国外的生产线目前主要是做组装 。 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那些卡脖子的短板解决掉 , 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和人才 。 只有这样 , 才能在5G和未来6G的研发制造方面保持优势 , 对此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
《环球人物》:关于5G的讨论已经很多 , 其中一个是万物互联 , 未来用一个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所有物品 , 这个设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王建宙:5G的目标确实是万物互联 , 它的设计思路、速率、容量不光要满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 也要满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信和沟通的需要 。 从目前的情况看 , 5G在行业应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成效 , 比如煤矿的远程采矿、港口和工厂的自动控制等 , 但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加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