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互联网存款产品“急刹车” 中小银行自救转型发力点在哪??

互联网存款产品“急刹车” 中小银行自救转型发力点在哪??
本报采访人员 彭 妍
近期 , 多家互联网平台都对其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 。 据《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了解 , 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主要的互联网存款产品来自于民营银行以及地方城商行、农商行 。 暂时失去互联网平台的“流量阵地”后 , 银行做了哪些“自救”措施呢?
采访人员在调查后了解到 , 互联网“吸存”渠道关闭后 , 中小银行纷纷开启“自救模式” 。 部分民营银行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银行正在发展线上自营渠道 , 预计未来会加大对自有渠道存款的拓展 , 包括用户权益的投入和新品的上市 , 还有可能会对线下员工家属和股东单位员工的存款引流 。 ”
互联网存款产品迎强监管
近两年来 , 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和地方城商行更加偏爱互联网存款模式 。 其中 , 部分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霸屏”多家互联网流量平台 , 受到很多用户青睐 。 随着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 其风险隐患也引起监管层重视 。
近日 ,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发表主题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续)》的演讲 , 直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银行存款产品的业务属于“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 , 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
实际上 , 这种借助互联网巨头平台流量 , 为客户提供低门槛、高利率的存款产品此前就已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 。 2019年 , 监管部门便以窗口指导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 , 并要求在2020年末之前 , 将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 。 去年以来 , 监管层频频对存款业务进行调整 , 以限制银行为揽储推出创新存款产品 。 去年3月 , 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 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的“创新”产品 。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 , 民营银行开闸之时 , 监管层对其的定义是“专注在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 , 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 。 然而 , 大部分民营银行随后都进入了消费金融领域 , 这与监管初衷有所背离 。
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后 , 首先影响的是与金融平台合作紧密的民营银行 。 由于民营银行线下揽储能力较差 , 进军互联网是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 限制金融平台的流量入口 , 对民营银行来说 , 无疑增加了存款的难度和流动性风险 。
其次 , 受影响的还有金融平台以及普通用户 。 互联网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能够起到很大引流作用 , 合作的银行需要向金融平台缴纳可观的通道费用 。 限流后 , 金融平台不仅失去一大笔通道收入 , 也会失去用户流量 。
对用户而言 , 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并无影响 , 仍可继续购买新增的互联网存款新产品;但此前没有办理过相关业务的用户 , 就无法再办理此项业务了 。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民营银行在批设之初均拥有自身业务发展的定位 。 从目前情况看 , 互联网存款受限并没有以出台办法或文件的形式 , 而是通过窗口指导 , 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 因此 , 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需要预判当前形势 , 及时作出应对与调整 , 尽量避免负债端的资金阻塞传导至资产端 。
多家民营银行开启自救模式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多家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已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 采访人员打开多个App后发现 , 曾占据互联网平台“C位”的民营银行存款产品目前大都已销声匿迹 。
在网络销售渠道被堵后 , 民营银行开始另谋出路 。 近日 , 部分民营银行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向用户推广自营渠道 。 短信中表示 , “根据监管要求 , 我行存款业务在部分第三方平台额度受限 , 所有存款业务可下载银行App或通过微信银行办理 , 可享高收益 。 ”
一位已持有互联网存款产品的用户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近日收到来自民营银行推送的信息 ,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可继续购买互联网存款产品 。
一家民营银行内部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 , 各家民营银行都在发力拓展自有渠道 , 通过手机银行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导流 。 “未来会根据监管政策的要求 , 不断完善相关业务 。 ”该人士透露 , “预计日后会加大对自有渠道存款的拓展 , 包括用户权益的投入和创新产品的上市 , 有可能会对线下员工家属和股东单位员工的存款引流 。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多家民营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上可见到存款产品的身影 。 例如 , 在华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上 , 相关存款产品有9款 , 分别包括“福e存+”“福e存s”“普通存款”三个系列 , 利率在2.25%至4.875%区间 。 “福e存s”系列下设3款产品 , 与华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线的存款产品大抵相同 , 但支取规则不同 。 在手机银行上 , 储户可提前支取部分存款 , 提前支取部分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 。 而此前的第三方平台 , 仅支持提前支取全部存款 。
中小银行应拓宽“补血”渠道
伴随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 其潜在的风险问题已引发监管层关注 。 近年来 , 监管层对此提出“强监管”要求 , 全面整治银行业乱象 , 先后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 , 无论是加强监管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 , 还是整顿结构性存款、叫停靠档计息存款 , 都有利于提前遏制潜在风险 。 但对于揽储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来说 , 此举无疑会将加大揽储压力 。
自2014年底国内首家民营银行筹建开业以来 , 针对民营银行的规范发展 , 监管层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 经历6年多的探索和发展后 , 民营银行普遍实现盈利 , 但各家民营银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大多数仍面临发展瓶颈 。
在强监管、获客难、发展业务受限的背景下 , 民营银行的转型出路在哪?
苏筱芮表示 , 一方面 , 民营银行“一行一店”的特征使其天然具有互联网基因 , 可长期通过互联网渠道展业;另一方面 , 民营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远不及大行 , 对揽储仍较为倚重 。 苏筱芮认为 , 从资本补充角度看 , 民营银行需要丰富多样化的资本来源 , 优化资本结构;从揽储角度看 , 民营银行需要强化客户的精细化运营 , 后续民营银行应居安思危 , 对标监管要求查漏补缺 , 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 , 增强自身获客及运营能力 , 在自营渠道与第三方渠道之间保持协调与平衡 。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通过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 , 已成为民营银行当前补充资本最重要的选择 。 但增资扩股并非易事 , 受限于业务发展、股东实力等因素 , 现已完成增资扩股工作的民营银行并不多见 。 特别是现在 , 一些民营银行的小股东自身也面临较大困难 , 难以拿出一大笔真金白银用于增资扩股;即使有一些大股东实力较强 , 有意愿多增资 , 但受限于30%的持股比例上限限制 。 因此 , 截至目前 , 真正完成增资扩股的民营银行只有3家 。
【证券日报|互联网存款产品“急刹车” 中小银行自救转型发力点在哪??】董希淼进一步表示 , 民营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和渠道相对更少 , 面临的困难更多 。 建议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 , 加大对民营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 。 一是对民营银行增资扩股 , 除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外 , 还应及时调整相应规定 , 取消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30%的约束 , 破除增资扩股的隐形障碍 , 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加大对民营银行发展的长期持续性投入 。 二是适当修改相关规定 , 鼓励民营银行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来补充资本 。 可将民营银行纳入发行永续债的目标银行之中 , 并创新更多的资本补充工具 。 三是允许经营情况较好的民营银行先行先试 , 在试点基础上公开上市 。 通过在境内外上市 , 民营银行也可及时补充资本 。 此外 , 探索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 , 形成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 促进民营银行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