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菜,互联网巨头应该卖什么?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金玙璠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 , 巨头们上半年忙着直播带货 , 下半年忙着“卖菜” 。 由此引发了大众对于互联网巨头是应该盯着几捆白菜 , 还是该拥抱科技创新的讨论 。
观点几乎泾渭分明 , 一派人指责巨头不讲武德 , 不搞创新却在抢卖菜小贩的生意 , 另一派则认为 , 这些巨头都是互联网属性的 , 最擅长的是“收平台税” , 不要苛求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去做研发 。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 中国互联网巨头都自诩科技公司 , 但为什么不仅争相“放贷” , 还都舍不得放弃电商、“卖菜”的蛋糕?反观美国的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GAFA) , 却极少纠缠于此 。
深燃以已上市的大小巨头 , 以及即将上市的具备千亿市值潜力的超级独角兽为例 , 通过对它们业务布局、背后逻辑的拆解 , 试图回答几个问题:巨头“卖菜”有创新吗?在科技这件事上 , 他们表现如何?不卖菜 , 互联网巨头该卖什么?
巨头很忙 , 是忙创新吗?
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几乎可以说是2020年最热闹的赛道 , 根据深燃的梳理 , 同时布局这两项业务的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快手 , 可谓是“一边抓卖菜 , 一边搞直播” 。
文章图片
图2/5
数据来源 / Choice、公开资料 数据截至2021年1月5日 制图 / 深燃
那么 , 巨头们在这两个热门业务上有创新吗?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总结 , 社区团购是对农产品、日百产品在低线市场流通通道的再改造 , 具体点说 , 巨头的社区团购业务直接跨过了三级经销商和超市 , 改变的是从二级经销商到消费者手里这一段链条上的利润分配 。
有观点认为巨头卖菜提升了效率 , 巨头挨骂是因为改变利润分配就意味着有人失业 。 亦有多位投资人对深燃分析 , 2020年的社区团购和2015年没有本质区别 , 巨头做社区团购 , 就是为了赚钱 , 用的也是它们擅长的路径——地推、补贴 , (通过并购)形成垄断 , 把市占率做到六成以上 , 就可以收“平台税”了 。
这么来看 , 巨头做社区团购 , 玩的还是互联网那一套烧钱打法 , 在模式上并没有太多创新 。
再来看看直播带货 , 跃盟科技CEO王冉作为从业者观察到 , 今年疫情期间 , 直播带货盘活了两件事情——库存货和零售集团 。 库存货不能上电商平台 , 因为会破坏现有的价格体系 , 但直播间是相对私域的流量池 , 可以借助直播带货做线上化 。
在他眼中 , 这个大赛道火热是因为内容视频化的大趋势 , 以及视频制作、传播门槛的进一步降低 , 巨头涉猎其中 , 其实有一定科技成分——算法 。
一方面 , TikTok横扫美国已经验证 , 中国是最早内容视频化的市场 。 事实上 , 从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的谈话和内部信已经能窥探出 , 他不停地学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模式、收费模式 。 另一方面 , 视频赛道不容易形成垄断 , 内容视频化意味着互联网底层结构的重构 , 可能会诞生仰望星空的科技业务 , 如视频化的搜索和分发 , 王冉判断巨头一定在布局 。
因此 , 在直播带货这件事上 , 巨头还是有部分模式创新的成分在 。
接着 , 我们来对比一下 , 这两项业务在国外有巨头做吗?
据凯尔特创投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洁观察 , 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这类生意 , 在中国是巨头公司抢着做 , 在美国是初创公司做 。 美国巨头公司的延伸业务基本符合自身逻辑 , 看好某个赛道大概率会扶持一个初创公司 , 而不是拷贝别人的模式自己下场去做 。
举个例子 , 虽然Uber也做外卖 , 但支付巨头PayPal没有向支付宝的方向发展 , Whatsup(对标微信)没有支付功能 , 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的UI特别简单 , 就只能点外卖 , 用户不希望在一个APP里花太多时间 。 在这方面 , 陈洁表示 , 中国用户的UI习惯是互联网公司最喜欢的 , 而美国用户骨子里就“反巨头” , 一个什么业务都做的巨无霸公司会招致反感 。
“美国头部公司业务泾渭分明 , 苹果做硬件、微软做软件 , 亚马逊做电商 , 谷歌做搜索 , Facebook做社交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
“很多美国公司的APP界面简单、功能少而单一 , 比我们的小程序还‘简陋’ 。 ”资深产品经理判官打了个比方 , 美国的商业传统是 , 一个小镇上 , 有人建加油站 , 有人开便利店 , 有人开旅馆 , 大家共同建设小镇 , 而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作风是 , 开加油站的一定想办法开便利店 , 开旅馆的一定顺便再卖烟酒 。
这是因为 ,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哲学就是做大做全 , 尽可能地占据更多用户场景 , 不但抢占用户时间 , 还要抢占用户频次 。
换个角度看 , 需要新增长故事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不重复做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短视频 , 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项吗?
陈洁这么形容:移动互联网红利时代结束 , 社区团购、生鲜配送几乎是移动端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了 , 目前已经找不出第二个有得做、值得做的赛道了 , 本质上与直播带货一样 , 分别代表的是线上和线下几乎最后一个流量入口 。
“你看到现在哪个巨头还去做社交呢?”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对深燃分析 , 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行业虽然不同 , 但巨头都想试一试 , 因为都是潜力巨大、大局未定的赛道 。
被指没有科技创新
巨头冤不冤?
事实上 , 指责中国互联网巨头只卖菜、做直播带货 , 不搞科技 , 不太公平 。
首先 ,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是分层的 ,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是老一代 , 美团、滴滴、字节跳动等是新贵 。
行业分析师冯伟的看法是 , 这两代巨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阶段不同 , 老一代互联网巨头都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 , 只是C端受众的感知度还不高 , 而互联网新贵仍处在挤破脑袋抢to C市场的初级阶段 , to B方向都起步不久 。
另一点是 , 尽管中国的大部分互联网巨头都自诩是科技公司 , 但不等于科技巨头 , 更大的属性是“消费” 。 在美国 , 科技含量更高的也不是做电商的亚马逊、做社交的Facebook和做搜索的谷歌 , 而是上一个时代的科技巨头——做服务器的IBM , 做数据库的甲骨文 , 做操作系统的微软和做ERP软件的SAP , 以及苹果、微软、英特尔、特斯拉等以科技起家的巨头 。
深燃整理了市值靠前的中美上市公司 , 从中可以看出 , 中美巨头起家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异 。
文章图片
图3/5
中美部分TMT+电商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排名 数据截至2021年1月5日 数据来源 / Choice 制图 / 深燃
这与市场发展阶段有关 , 判官对深燃分析 , 中国资本更看重占领市场的价值 , 美国资本市场更愿意给科技型公司较高的市值 , 就意味着中美公司从早期投资到上市的市场定价逻辑存在差异 。 虽然中国不少互联网巨头都是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市 , 但主体市场还是中国 。
同时 , 中国市场是最大的一个单一市场 , 因为人口红利 ,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消费端更容易上规模 , 所以头部互联网公司消费服务类居多 。
因此 , 要拿BATJ这些中国互联网巨头和美国的巨头比 , 不论是和PC时代的领导者微软、英特尔 , 还是和目前处于领先位置的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比拼科技含量 , 本来就不太有可比性 。 但如果硬要一较高下 , 我们也可以从大家谈论最多的AI、云计算、自动驾驶、芯片、民用航天五大方面来看看 ,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到底做得怎么样 。
文章图片
图4/5
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 来源 / Choice、公开资料 制图 / 深燃
据深燃统计 , 在主营业务之外 , 阿里、腾讯都已布局云计算、芯片业务 , 百度、滴滴已布局自动驾驶业务 。
但做这些业务的目的可能和国外巨头存在偏差 , 一个小圈子里的传言或许能说明问题:2017年1月 , 李彦宏把陆奇从美国挖回来当COO , 陆奇跟自动驾驶部门开会说 , 5年内不用考虑如何赚钱 , 就踏踏实实把技术做扎实 , 做成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 。 一周后 , 李彦宏过来跟大家开会 , 问 , 你们想过怎么盈利了吗?
当然 , 这不能怪李彦宏和百度 。 有接近百度的人士对深燃分析 , 中国的自动驾驶 , 研究深度上不如Waymo , 数据广度上不敌特斯拉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在百度重仓的AI技术上 , 中国互联网巨头一点也不落后 , 尤其是在AI产业化上功不可没 , 甚至超过AI诞生地美国 。
这是因为 , AI是技术远远跑在应用前面 , 前沿科技的基础设施是算法、算力、数据 , 主要靠应用去探索 , 而中国市场有天然优势 , 试错成本很低:算法的复制成本较低 , 且获取数据的成本更廉价、铺设应用的效率更高 。
据王冉介绍 , 在美国市场 , 如果一家公司要上AI应用 , 需要先评估半年到一年 。 陈洁举了个例子:无人商店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远远快于美国 , 不是技术有多先进 , 而是因为测试成本低 。 “在中国 , 不少巨头找一个三四线城市先做测试 , 一次不行 , 再到另外一个三线城市测试 , 跑得通再大面积铺开 。 但在美国 , 人口集中度低 , 可做测试的城市不多 , 以美国旧金山为例 , 一个无人商店的批文 , 可能半年才能下来 , 跑一次测试的机会少、时间成本极高 。 ”
云计算也是如此 , 在全球云计算行业中 , 亚马逊AWS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 但拾钰资本投资VP沈之介绍 , 全球顶级开源社区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里 , 中国公司阿里、腾讯都是全球贡献度排名前20的公司 。 “中国的巨头公司缺乏创新基因 , 但善于在创新的基础上做一些应用层面的发明 。 ”他表示 。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 阿里是国内公认的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跑得最快的巨头 , 其次是腾讯、百度、京东、华为 , 各有侧重 。 因为中国市场的云服务价格更便宜 , 个人端和企业端对云的拥抱率远高于美国和其他国家 。 “美国的产业化是非常缓慢的 , SaaS是信息化的过程 , 火了这么多年还在继续 。 ”王冉表示 。
不过 , 阿里云想要追上亚马逊AWS也不容易 , 因为数字化的前提是信息化 。 冯伟对深燃解释道 , 美国公司如亚马逊在产业数字化领域有先天优势 , 因为美国企业的传统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 , 企业软件市场更成熟 , 而阿里云给客户上云 , 不但要搭建云生态 , 还要帮忙补信息化阶段的功课 。 简单说就是 , 两个市场的底子不一样 。
另外 , 王冉注意到 , 在中国 , 更多的情况是 , 很多中小企业都想拥有AI的能力 , 在云上跑一些所谓的AI的东西 , 把网站搬到云上了 , 业务流却没有上云 。 “这种行为相当于在马车上装一个发动机 , 外表看起来光鲜、动力十足 , 但没想明白 , 马车的商业逻辑是运货 , 装上发动机也不能跑得更快 。 ”他形容 。
再来看看芯片方面 , BAT中 , 阿里、百度都说要自研芯片 , 如今腾讯也要进场了 。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看好阿里下属的芯片公司平头哥 , 但是冯伟认为 , 中国互联网巨头不太可能碰难啃的通用GPU、CPU芯片 , 而是会专注于垂直领域的AI芯片 。
整体来看 ,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科技创新处于应用阶段 。 而中国科技界真正缺乏的是底层的基础研究 , 比如半导体、新材料、航空航天等 。
判官称 , 美国更善于把前沿科技的研发工作交给商业公司 。 但在中国 , “巨头以消费互联网巨头居多 , 很多科研领域和它们的关系不大 , 这些巨头也很难去做底层的技术研究 , 未来只能是一个用户 。 ”冯伟称 。
在半导体芯片制造方面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光刻机、刻蚀机的材料还没有完全做到国产化 。 通信博士张峻恺表示 , 从10年到20年前连单片机都生产不出来 , 到现在45nm以上的芯片国产化 , 中国的芯片行业已经发展得非常迅猛了 , 但和台积电还是有一定差距 , 后者已经在扩大5nm产能、攻克2nm研发 。 “芯片这个行业 , 你只要做芯片制造 , 在行业内做不到前三 , 基本上就是长期亏损的 。 ”他称 。
不过在5G领域 , 华为已经足够强大了 。 今年6月2日 , 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公布 , 根据声明的4G/5G关键专利排行榜显示 , 华为成功拿下全球第一 , 身后是高通、诺基亚、三星等巨头 。
在民用航天领域 , 有在轨运行的宽带互联网卫星的银河航天、自研的朱雀二号火箭的蓝箭航天;美国的SpaceX公司(2002年成立)在2015年实现了可重复使用的成功回收火箭 , 中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进度中 , 一些商业航天企业如星际荣耀(2016年成立)具有相对领先的优势 。
这家公司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开展一子级的垂直起降回收试验 , 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首次入轨发射并开展回收 , 前者意味着其具备类似于2012年SpaceX完成蚱蜢试验时的技术能力 , 后者则是达到2015年SpaceX的能力水平 。
巨头爱卖菜不爱科技 , 错了吗?
梳理完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科技含量 , 我们好奇的是 , 互联网巨头为什么热衷“卖菜” , 却不爱技术?
一部分缘由是 , 技术创新风险高 , 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 。 王冉告诉深燃 , 中国企业做一项研究 , 必须跑通从研究、产业化到商业化 , 否则投入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 就变成沉没成本 , 而巨头和背后的资本更容易看到规模效应带来的垄断红利 。
“在大公司 , 不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最核心的精英 , 都不乐意去创新部门 , 而乐于做看得见钱的、能形成垄断的业务 。 ”他提到 。
而在美国 , 已有的销售渠道非常健全 , 不需要像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一样铺市场、铺销售 , 可以专注在做产品上 。 “一旦产品过关 , 市场上有大量的销售公司、销售渠道可以拿来就用 。 ”王冉称 , 这就意味着 , 美国企业端的竞争往前移了 , 拼的是产研和创新 。
中国市场则反过来 , 市场与销售更强大的互联网公司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 成长出的中国巨头最大的优势往往是规模优势 , 却没有想象中健壮 。 “百度的核心业务是搜索 , 为什么一直被人挑战 , 却没有美国公司挑战谷歌的搜索?”王冉认为 , 这是因为巨头在优势领域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技术壁垒 , 拼市场规模的话总会有遗漏 。
另一方面 , 相比之下 , 美国市场对科技型企业是否盈利的容忍度更高 。 “很难想象自动驾驶技术都没有解决的时候 , 美国市场上诞生了无人车独角兽公司Zoox 。 ”陈洁提到 。 这家公司在2020年6月份被亚马逊用12亿美元全资收于麾下 , 近日推出了旗下首辆自动驾驶计程车 , 目前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福斯特城及旧金山等城市进行测试 。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 / Pexels
企业的成功是有路径依赖的 , IBM、英特尔、微软靠的是一项项核心技术在实验室里诞生 , 它们会继续钻研下去 。 反之 , 中国互联网巨头起家于消费互联网时代 , 都不是从实验室走到科研、再走到商业化运作的公司 , 发展史虽然短 , 但业务增长极快 , 不擅长做慢生意 , 且在to C端的模式创新远胜于美国巨头 。
陈洁告诉深燃 , 平台型公司可以躺着赚钱 , 赚抽成的钱、流量的钱 , 当容易的钱赚惯了 , 再去赚不容易的钱是很难的 。 “这些巨头一定会在to C市场里榨干最后一滴‘用户价值’ 。 ”冯伟形容 , 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里 , to C业务的优先级一定更高 , to C业务线的话语权更大 。
过去 , 我们不应该神话这些互联网巨头 , 现在也不应该苛责它们 。 王超认为 , “到底是愿意做硬核科技 , 还是只愿意去做有规模效应的业务挣快钱 , 原本就没有高低之分 。 ”互联网时代 , 中国巨头还没崛起 , 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 很多模式是“copy from中国” 。
*题图源于Pexels 。 文中杨兴、许嘉嘉为化名 。
【|不卖菜,互联网巨头应该卖什么?】(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视点·观察|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 17家险企明年起暂别该业务
- 互联网|首儿所互联网医院办公区启用 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 增加到|首儿所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力再提升,线上号源增加到每日1500个
- 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互联网|两极反转!周鸿祎竟然开始拥抱元宇宙,把元宇宙分五派!三六零是哪一派?
- get|这些互联网领域重磅热词你get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