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大数据“杀熟”不能再“杀”了,算法推荐不能乱“推”了( 三 )


专家指出 , 在互联网信息服务日益多元化、基础化、普及化的情况下 , 规定精细化、有侧重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 将更好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等群体权益 , 引导算法应用遵守社会公德和伦理 , 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 。
监管如何落地落实?着力完善治理体系
当前 , 算法等新技术新应用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 专家认为 , 规定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体系 , 统筹各方建立完整制度链条 , 形成算法治理长效机制 。
“事前监管 , 确立算法备案、算法评估等制度;区分监管 , 确立分级分类的思路;系统监管 , 建立多元共治的局面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认为 , 规定着力完善治理体系 , 通过优化监管框架 , 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链条监管 , 增强监管系统性和权威性 。
星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卫新认为 , 当前算法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对算法的监管需要迎头跟上 , 未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形成各类具备可操作性的细则 。
“算法推荐作为一种新技术模式 , 面临一些新型技术安全、应用安全甚至伦理安全风险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建军建议 , 为支撑规定落地实施 , 亟须加强算法安全技术能力建设 , 建设算法推荐服务备案、算法安全评估、算法安全风险监测等平台 , 提升算法推荐技术监管能力 。 (采访人员王思北、阳娜、周琳、颜之宏)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