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互联网保险下架潮 行业如何消化拐点之痛?( 三 )
也有财险公司意健险负责人认为,保险期间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35%的规定,对财险公司而言不利 。“同样是医疗险,一些诸如6年期医疗险等长期产品就可以第一年给渠道方60%费用,而财险公司经营的医疗险本质上与长期医疗险差别并不大,但只能给35%费用,使得财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他表示 。
在他看来,意健险的市场远远未饱和,覆盖率以及普及率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因此意健险险种的管理方式并不适合于简单地直接框死,应该要用更贴合行业实际的方式允许市场充分竞争和健康发展 。
此外,面对个险营销员增长乏力,个险新单保费下滑,银保业务下滑等现实压力,原本寄希望互联网渠道弥补保费空缺的中小保险公司,在新规出台之后亦将面临现金流压力 。
银保渠道面临变局
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保险,同样受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影响巨大的还有银保业务 。
此前对于手机银行、电子银行投保的业务是否属于互联网保险业务一直没有定论,此次人身险新规明确这类业务不属于互联网保险业务 。按照新规定要求,手机银行投保、电子银行投保,这一类业务主要针对银行开卡、持卡客户,进行非公开互联网链接的投保销售,仅仅只是简化投保的工具,这类模式使用的是银保产品,需在有分支机构的区域经营,应符合《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规定,满足网点“1+3”、双录、长险占比等一系列监管要求 。因此,有银行机构担忧,银行App从2022年起能否继续销售互联网保险产品,这类客单价偏低的产品是否也需要经过复杂的线下双录流程 。而银保业务当前的发展格局亦或被打破 。
有专业人士认为,银保的业务的本质与互联网保险的本质不同,银保业务的本质是银行的专属客户 。但是,往年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销售、出单的其中很大部分是银行的网上商城、手机银行代销的保险 。
以2020年为例,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前十的险企中有3家是银行系险企,分别为中邮人寿(第一位),互联网渠道规模保费380.2亿元,占份额为18%,建信人寿(第三位),互联网渠道规模保费221.9亿元,占份额为10.51%;工银安盛人寿(第四位),互联网渠道规模保费218.1亿元,所占份额10.33% 。
“现在大家明年但凡有银保业务目标预算的,都收缩得很厉害 。”某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很多保险公司做明年的KPI,考虑明年的保费规模大概预算做多少 。而各家银行也感觉很麻烦,因为这也影响银行的中收收入,部分银行可能直接就砍掉互联网保险业务了 。另外单单又要满足线下双录、又要满足线上可回溯,对银行而言也很麻烦,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成本、时间与精力 。”
推荐阅读
- 媒体滚动|告别“僵尸状态”,互联网医院要走亲民路
- 建设|面对机遇期,互联网医院切莫“僵尸”
- 电子商务|关于亚马逊仓库是否建立工会的第二次投票将于下月通过邮寄方式展开
- the|白宫:保险公司必须报销或支付上门的COVID测试费用
- 电子商务|数字人民币App掀体验热潮:下载量飙升 用户反馈称期待全国普及
- 电子商务|多家快递企业官宣“春节不打烊” 行业竞争“反内卷”拼服务
- 电子商务|2022年开局不利 基金经理1月亏没丈母娘1年退休金
- 21世纪经济报道|超半数仍在全国放贷 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回归本地难在哪?
- 通信技术|Web3,能解决互联网最核心的悖论吗?
- 市场资讯|Web3,能解决互联网最核心的悖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