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2021年车市回暖有望延续新能源车迈入新阶段

作者: 杨海艳
车市年底翘尾 , 2020年市场销量或超出此前预期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日前发布数据 , 根据重点企业旬报情况进行统计 , 预估2020年12月 , 汽车行业销量将达成280.2万辆 , 环比增长1.2% , 同比增长5.4%;2020年 , 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估完成2527.2万辆 , 同比下降1.9% ,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 ,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8% 。
该机构预计 , 2021年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 未来五年也将保持稳定 , 2025年销量有望再触及3000万辆 。
值得一提的是 , 商务部等12部门1月5日印发通知 , 对提振汽车、家电、餐饮消费 , 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 , 这将进一步激发我国消费潜力 , 相关领域消费将迎来利好 。 其中 , 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方面 , 通知提出 , 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 , 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改善汽车使用条件 , 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等 。
2020年车市好于预期
2020年上半年 , 车市销量降幅达16% , 但下半年 ,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 , 加上各地相继推出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 , 对促进汽车市场回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按照中汽协以及车企陆续发布的销量数据 , 2020年整体市场情况仍好于预期 。
虽然车市调整在继续 , 但逐渐走出低谷 。 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2021年上半年肯定会比2020年同期强 。 ”2020年12月 , 吉利汽车销售154202辆 , 同比增长约19%;去年1~12月 , 实现累计销售132.02万辆 , 虽然同比下降约3% , 但仍达成了132万辆的年度目标 。
长安汽车2020年共计销售新车200.37万辆 , 同比增长14% , 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150.36万辆 , 同比增长12.9% 。 长城汽车虽然目前仍未公布全年销售成绩 , 但其前11月累计销量已突破96万辆 , 同比增长0.75% 。
主流合资品牌方面 , 一汽-大众(含进口车)全年销量达216.19万辆 , 同比增长1.5% , 市场份额超过11% 。 一汽丰田全年销量突破80万辆 , 同比增长9% 。
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 , 2020年12月前四周日均零售量达6万辆 , 同比增长10% , 环比增长16% 。 而按照宋军的观点 , 2021年春节时间在2月份 , 因此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末 , 整个周期都将是车市销售旺季 。
“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 。 一方面 , 一二三线城市由于人口的净增长 , 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另一方面 , 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 , 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挖掘 。 汽车行业是扩大国内大循环 , 实现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 , 双循环必将推动汽车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 。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 。
3000万辆或是市场天花板
据中汽协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 , 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达2630万辆 , 同比增长4%左右 。 其中乘用车销量2170万辆 , 同比增长7.5%左右;商用车销量460万辆 , 同比降幅1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180万辆 , 同比增长40%左右 。
目前 , 车企对2021年保持乐观 。 吉利汽车2021年目标销量设定至153万辆 , 同比增长近16% 。 而据一汽-大众公布的目标数据 , 旗下仅大众和奥迪品牌2021年的目标销量就已达223万辆 , 超过2020年 。
据付炳锋预测 , 未来5年中国车市将保持稳定增长 , 2025年产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 3000万辆在短期内可能是中国车市的“天花板” 。
车市的挤出效应眼下日渐明显 , 从2018年开始 , 不断有弱势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退出市场 , 或破产重组 , 或败走麦城 , 对于主流企业来说 , 市场份额和集中度反而在提升 。 据中汽协统计分析 , 2020年1~11月 , 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广汽、长安、北汽、吉利、长城、华晨和奇瑞 。 与上年同期相比 , 长安销量保持较快增长 , 一汽、华晨和长城增速略低 , 其他企业均呈下降 。 1~11月 , 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012.11万辆 , 占汽车销售总量的近90% 。
虽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整体在退缩 , 但销售价格在进一步提升 。 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数据 , 2015年以来在换购+消费升级等共同作用下 , 自主品牌的单车售价逐步提升 , 2019年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的销售均价均超过了7万元 。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 2021年车市将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行业分化 , 二是产品升级 , 三是市场细分 。 这将带动企业和市场竞争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
电动车将是最大增长点
电动车市场仍将是新一年最大的增长点 。 据机构和行业人士预计 ,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达到180万辆 , 对比2020年约130万辆的销售规模 , 同比上涨近40% 。 虽然自2021年1月1日开始 , 新能源汽车补贴再退坡20% , 但动力电池以及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降 , 基本上已经可以覆盖补贴的降幅 。
“过去插电混动车型较传统燃油车价格高5万~6万元 , 但随着插电混动技术进步 , 目前成本仅比传统燃油车贵3万~4万元 , 加上购置税优惠 , 价格已经与燃油车十分接近 。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兼营销执行总监张亮认为 , 随着成本的下移 , 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将迎来反转 。 宋军也谈到 , 2021年 , 随着纯电动车补贴退坡 , 以及国家趋严的燃油积分政策 , 插电式混动车型将迎来增长 。 据乘联会数据 , 去年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8万辆 , 同比增长128.6% 。 其中插电混动销量3万辆 , 同比增长160% , 增幅超过纯电动车 。
动力电池成本也在随着规模的增长快速下降 。 有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2018年年底 , 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已经较2012年下降了75% 。 2021年新年伊始 , 特斯拉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 Y以较预售价格低了16万元的起步价格 , 搅动电动车市场的一池春水 。 业内一致认为 , 特斯拉的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对第一财经分析 , 特斯拉Model Y采用LG化学的三元锂电池 , 为77千瓦时电池包版本 , 未来如果推出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 , 每瓦时大约比三元锂电池包便宜0.2元左右 , 仅动力电池成本就可以降低1.5万元以上 。 另据国信证券的数据 , 售价在33.99万元的特斯拉Model Y , 其成本价格仅为23.793万元 , 毛利率高达29.4% 。
2020年 , 特斯拉在华销量大涨 , 带动电动车私人化普及 , 并由此带动新能源车企和产业链股价一飞冲天 。 截至2021年1月6日 , 在美上市的蔚来股价报收50.50美元 , 市值达789.1亿美元 , 一年多时间里飙涨40多倍 。 另外两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 , 同日股价分别收于41.23美元和31.76美元 , 上市不足半年股价已超发行价数倍 , 市值分别达322.7亿美元和285.1亿美元 。
A股新能源车企同样涨势凶猛 , 比亚迪股价在2020年飙升近300% , 截至2021年1月7日报收于225.04元 , 市值5873.65亿元 。 电池厂商宁德时代股价2020年涨幅同样近220% , 截至2021年1月7日报收于413.23元 , 市值逼近万亿 , 达9626.09亿元 。
【第一财经|2021年车市回暖有望延续新能源车迈入新阶段】2021年 , 地方限购政策的放宽、“双积分”政策以及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加码新能源 , 都将带动电动车市场继续向上 。 崔东树认为 , 今年高端新能源车型会迈入一个高增量和低成本的阶段 , 有大幅降价的趋势 , 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挤压效应也会逐步增强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新能源汽车专委会会长李金勇则认为 , A00级入门市场在五菱宏光MINI EV的带动下 , 也将成为2021年潜力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