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宁德时代的敌人们( 二 )
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 , 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35%-50% 。 如果说电池成为了贯穿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大动脉 , 那么毫无疑问的是 , 如今这条大动脉 , 被宁德时代紧紧地攥住了 。
宁德时代被拥上王座 , 其间无数人想要超越 , 但都没能成功 。
文章图片
图2/5
来源 / 视觉中国
对于一家电池厂商来说 , 决胜的关键在于大规模量产能力以及对供应链的把控 。 大众集团在自建电池厂时就表示 , 在电动汽车时代 , 规模化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在燃油车时代的重要性 。
据宁德时代披露 , 2021年前九个月产能约为106.41GWh , 已建成投产的锂离子电池产线在完成产能爬坡并稳定运行后 , 年产能规模合计将达到220GWh到240GWh 。 这个产能远超国内第二名的比亚迪 。
自上市后 , 宁德时代就开始把钱砸向上下游产业链 。 十数年间 , 宁德时代悄悄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帝国 。 从最上游的锂矿、锂盐 , 到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制造设备 , 再到汽车相关的芯片、底盘、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技术 , 宁德时代都有布局 。 即便到了现在 , 投资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 根据宁德时代披露的数据 , 2020年初至今 , 这家巨头总共对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了119亿元 。
因为宁德时代的采购规模大 , 并且绑定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 , 同样是采购 , 宁德时代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原材料 。 华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 在电池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三元正极 , 宁德时代在2017-2019年相比其他客户的价格折扣力度都在10%以上 。
作为一家电池巨头 , 宁德时代的专利无数 , 遍布从材料体系到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 。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 成本降低 , 宁德时代能够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 , 然后通过不断投入研发 , 维持技术上的推陈出新 , 获得更加稳定的产能和规模 。
惊人的产能、稳定的供应链 , 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 , 三者合围起来 , 帮助宁德时代在电池市场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城墙 , 没有哪家车企能绕开 。
车企寻找Plan B
2021年 , 全球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 , 国内 , 1-11月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 , 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多 。
产量上去了 , 电池却不够用了 。 全球各地的工厂都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 依旧有30%-50%左右的电池缺口 。
未来缺口可能更多 。 SNE Research此前预测 , 到2023年 , 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406GWh , 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 , 缺口约18% 。
“电池荒”成为继“芯荒”之后 , 电动车新的阿喀琉斯之踵 。
推荐阅读
- 创事记|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会跑偏吗?
- 创事记|NFT距离元宇宙只差一个周杰伦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防疫四部曲|提高警惕做好防护,牢记“防疫四部曲”
- 新高|多个海区温度创新高 去年成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一年
- |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数据|持续升温!2021年海洋温度再破记录
- LG|LG新能源称凭借积压订单将很快击败宁德时代
- 创事记|游戏行业现最大收购案,Take-Two收购Zynga有何考量?
- 年味|冬奥手记:闭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