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宁德时代的敌人们( 五 )


文章图片
图4/5

2020年 ,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 , 采用CTP成组方式 , 将能量密度提升50% , 但价格仅为宁德时代811三元锂电池的三分之二 。
不少主机厂看好刀片电池 , 开始向比亚迪伸出橄榄枝 , 财联社消息称 , 比亚迪或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 。
“战国时代”来临
为了掌握主动权 , 阔绰的车企开始选择“两条腿”走路 , 既与电池厂合作研发 , 也选择自建工厂 。 比如大众计划在投资35亿元自建电池工厂的同时 , 宣布投资国内二线品牌国轩高科 。
再比如 , 特斯拉一方面寻找新的电池伙伴 , 一方面又在快马加鞭自建电池工厂 , 目前总投资约为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1亿元) 。 特斯拉德国的电池工厂建成之后 , 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工厂 , 年生产能力为100GWh 。
相对没有那么阔绰的车企 , 开始寻找新的小伙伴 。
小鹏准备引入新的主力电池供应商中创新航 , 蔚来也选择与卫蓝新能源研发半固态电池 。
除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 , 国内其实还潜伏着大量的二梯队电池厂商 , 比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瑞浦能源、蜂巢能源等等 。
这些二梯队长期被宁德时代压制 , 创新 , 给了他们弯道超车的可能 。
除了常规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之外 , 二梯队的电池厂商们 , 能围绕电池材料、电池结构、电池安全等方面提供更具有差异化的电池技术 。
创事记|宁德时代的敌人们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 / unsplash
孚能科技开发了一款能量密度为330Wh/kg的软包电池 , 能够循环超过1500次;亿纬锂能目前的300Wh/kg电池技术常温循环寿命能够达到3000次以上;中创新航计划在3年内推出能够量产的350Wh/kg动力电池产品……
愿意技术创新 , 且能够积极配合主机厂的需求 , 二梯队开始逐渐获得主机厂的认可 。
也许有了宁德时代“三年股价涨了20倍”的案例 , 最近资本同样把目光转向了中创新航等开始冒尖的电池厂商 。
中国证监会官网近日挂出消息 , 中创新航已提交招股书 , 上市募资规模为10亿美元 。 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自2021年以来也已实施了三轮融资 , 最近筹备上市 。
有了资本的投入 , 二线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扩张 。 2021年以来 , 有媒体不完全统计 , 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宣布电池扩建项目近30次 , 合计投入资金超过了3000亿元 。
中银证券根据新能源汽车销量测算 , 到2025年中国和全球的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500GWh和1020GWh , 2030年有望达到1100GWh和2600GWh , 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