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撕除网上“牛皮癣”刻不容缓

手机应用程序(App)随时弹出广告 , 用户点击“关闭”却直接跳转到广告页面;个性化广告推送泛滥 , 消费者需经过十几个步骤才能暂时将其关闭;虚假广告肆无忌惮 , 消费者不胜其烦……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日前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指出 , 58%的App含有广告 , 其中 , 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 。 在用户与手机如影随形的今天 , 手机应用中“关不掉的广告”成为一大弊病 , 不仅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 , 也阻碍了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 。
App广告与每个手机用户息息相关 ,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有可能带来大麻烦 。 广告的精准推送无孔不入 , 由此可能产生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 App中虚假广告的监管缺位也极易诱引消费者“花冤枉钱”——五花八门的网络贷款、一擦即净的护肤品、3秒聚热的保暖内衣……不少平台只顾发布不顾监管 , 最终后果全由消费者承担 。
为何App广告的问题如此之多?这与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有关 。 “卖广告”是互联网企业实现“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 。 数字经济时代 , 数据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 , 谁掌握了更多、更详细的用户数据 , 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 互联网企业可以根据用户聊天内容、使用习惯等数据构建详尽的用户画像 , 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 也有头部企业走向“数据垄断” , 凭借独家海量数据获得市场优势 , 带来不少市场竞争秩序、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
据悉 , 中国市场上可监测到的App已超350万款 , 且还在持续增加 。 为维护互联网经济良性发展 , 撕除互联网“牛皮癣”刻不容缓 。 近日 , 工信部制定发布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10项标准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项系列标准 , 以规范App个人信息使用 。 国家网信办也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 , 推进移动应用程序信息内容乱象专项整治 , 首批清理处置105款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 。 监管部门出手 , 为整治App乱象打造硬核标准 , 切实保障用户权益 。
【用户|撕除网上“牛皮癣”刻不容缓】互联网经济的繁荣 , 不应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 。 希望在日益完善的政策监管和日益提升的技术监管之下 , 互联网企业经营更加规范 , 从而推进中国互联网经济良性发展 。

    推荐阅读